少佃户或者已经给墙壁刷卡白色的石灰,或者干脆在旁边修建新房,一片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景像。
赵平则看见,有一个商家在这里开了一个日杂小店,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人流,显然生意还不错。
余桥是一位七十岁的耆老,也是赵家庄年纪最大的一个。
家人有一个计划,在他满七十那年给他修一个活人墓。
所谓活人墓,就是对已经快要入土的老人修的墓。
让他到了一定年龄就住在那里,子女当然还是要送饭。
不过送饭的同时,送一次就在坟墓前门加一块砖。
当砖加满之后,子女就不再送饭。
因为他们已经尽孝,老人生死则由上天安排。
这个修墓的年龄不一定,有的是六十,有的是七十。
昌元县这里是七十已经足够人性化了,因为宋人平均年龄也就四十左右。
如果你的寿命过了五十,那么祝贺你,因为你已经从阎王那里赚到多余寿命了。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余桥也知道此事。
他也没有说什么,因为这是风俗。
包括他的父亲也是这样的,他也只有认命。
然而不知为何,他的活人墓至今还没有修好,家人也没有送他到活人墓里面等死。
后来他终于知道原因,他全家人都在赵家庄打工。
有的码头送货,有的挖石炭。
有的有平板车运货,就是把货物从赵家庄送到码头。
全家人每天挣个二三贯不在话下,养活他当然不是问题。
余桥所居住的房子不但重新粉刷,而且新房正在修建。
他两个曾孙子两个二十出头,过去无人过问,现在媒人已经几乎把他家里门槛踏烂。
通过再三选择,他的孙儿已经与王家村及李家村女方订婚。
现在他特别感激赵平,如果没有赵平,他可能已经成为一具尸体了。
听说赵平是神仙的弟子,于是家里供奉由菩萨变成吕祖。
现在赵平回来,他要亲自出来迎接。
一位七十多岁有些颤巍巍的老人出现在赵平面前。
他在一个曾孙陪伴下,手里柱着拐杖。
虽然背已经驼了,但是精神尚好。
他向赵平一边躬身行礼,一边用手擦拭着眼泪说道:“小郎君,老朽得好好感谢主母与你。”
“现在乡亲们能够穿暖吃饱一日三餐,每周至少还有一顿肉。全部就是因为主母与小郎君。”
“老朽活了几十年,还是头次见到这种景像。”
他不敢说自己差点进入活人墓,这个不太吉祥。
“余公公,你老人家千万不能这样,这样会让小子折寿的。小子不敢当,小子不敢当!”赵平急忙躬身还礼,口中恭恭敬敬地说道。
余桥点点头,欣慰看了四周正在变得焕然一新的村居。
他不禁抚须感叹:“见过如此盛景,老朽死而无憾唉。”
赵平看了老人家脸色,急忙说道:“看老人家红光满面,八十不成问题,甚至可能百岁也有希望。”
“借小郎君的吉言。”余桥再次看了四周,然后呵呵一笑,一张老脸高兴得差点变成菊花。
赵平也高兴地说道:“到时小子一定要来喝你寿酒。”
面对对这个庄子年龄最大的余桥老者,赵平不敢怠慢。
急忙一边上前搀扶,一边与他拉起家常起来。
得知这位老人家好酒,当即就从平头车拿出一坛好酒送给老人家,并且还亲自把酒送到老人家住宅里面。
“老奴办事不周,让主母受伤,请小郎君处罚。”赵杰一家人率先出来,跪在地面,低头头部,不好意思地说道。
赵平急忙上前伸出双手虚扶,脸上露出淡淡笑容:“这个不能怪管家,只是赵家庄发展太快,有些事情意料之外。”
娘亲在翠竹的扶持下,坚持与吊着胳膊王狗儿、夏小娘子等在大院门口迎接赵平他们。
夏小娘子见到赵平,一边抓住赵平的衣角,一边不停嘤嘤地哭泣,料想那天夜里吓得不轻。
赵平一边轻轻抚摸夏小娘子的小脸以示安慰,一边仔细打量娘亲。
赵平只见娘亲右脚绑着布条,眼里擒着热泪,望着赵平嘴里不停喊着:“平儿,平儿。”
“娘亲请恕孩儿不孝,让娘亲受苦了。”赵平立即推金山倒玉柱跪拜在地,磕头呜咽而道。
娘亲和舅舅一家点点头,看了看姜杰父女之后,就急忙上前。
管家赵杰立即上前,替娘亲把赵平扶起。
娘亲一把抱住赵平,仔细打量赵平哭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