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看到这时,嘴巴张得大大的,差点合不拢来。
码头虽然还是那个码头,但是已经扩大了四倍!
码头变了,道路也自然变了,梯坎上的石级同时扩大了四倍!
以前冷冷清清的码头不见了,各种船只来来往往不停上货下货。
劳力们不断把麻袋一边抗上船,一边还不停地擦汗。
虽然他们很累,但是脸上幸福的光彩。
即使如此,舅舅也感叹:“码头及石级的劳力,现在好非常忙碌。”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可能用不了多久时间,这个码头及石级得再次扩大。”舅母忍不住瞪大眼睛,放在纤手。
舅舅忍不住拍了拍赵平肩膀:“赵家庄已经是贫穷的之词,就是女方也不愿意嫁过去。现在看来,以后女方怕要求男方了吧。”
说完,他不着痕迹看了自己女儿李涵梅一眼。
当初,舅舅有意把女儿许配给赵平,可是李涵梅嫌弃赵平家境不好。
现在赵平不但是学正袁涛得意门生,家境更是让舅舅望尘莫及。
看到舅舅的目光,李涵梅心虚把头部低下。
她看了看姜莺一眼,珠泪差点从眼眶看出。
舅母看到女儿这个样子,心里也有些不好受。
她急忙掉转话题:“官人,你看看那个白银滩。”
“没有料到白银滩也变得这么大。”舅舅顺着舅母的手指文向望去,嘴巴能够塞进一个鸭蛋。
距离码头上面的河道大约半里路的有一个滩,它是二十四个望娘滩之一的白银滩。
它之所以命名为白银滩,是因为它流淌的水,大部分都是雪白如雪花河水。
它右边是刀劈斧削峭壁,全部是石头。
虽然全部是石头,但是它不是性命禁区。
两株歪脖子黄桷树长在上面,如两个巨大的伞,保护着下面的物事。
让舅舅的惊讶的是,就是下面有十几个水磨米坊。
它是引哭儿河流水为动力,带动石磨来碾米。
为了让它能够及时上货及下货,赵平还专门为修建的还有一个专用码头及石阶。
它的出现之际,正是让昌元县米价飞涨之际。
为了让昌元县老百姓吃上廉价大米,正是赵平应急修建。
可以说,昌元县的老百姓能够吃上廉价大米,正是这个米坊的缘故。
舅舅家人自然也不例外,当然得到它的好处。
舅舅带着舅母及李涵梅,对着米坊深深一礼。
姜莺瞬间傻眼,石化一般站在那里,张大了嘴巴久久合不拢来:“伯父为何对着一个米坊行礼?”
“如果没有这个米坊,昌元县的大米价格不是七八贯钱甚至十贯,也许有人会饿死。”舅舅一脸严肃,正色说道。
姜杰却恭恭敬敬对着赵平一礼:“小郎君慈悲为怀,活人无数,虽然不是观音菩萨,却胜似观音菩萨。”
赵平嘴角勾勒一抹微笑,急忙说不敢,只是说自己不忍心让家乡之人饿死。
不但如此,赵家庄码头梯坎上面的道路也发生巨大变化。
原来是黄泥路现在也全部变成了石板路,同时道路更是扩宽了四倍。
鸡公车、平头车、驴子代替过去的行人,等来来往往拉着货物。
人们不再目光呆滞,而是神采奕奕。
不再是菜色,而是充满了光彩。
见到赵平个个主动行大礼招呼。
一个大嫂看了赵家庄的方向说:“小郎君,请放心,主母没有事情的。”
几个十多岁二十多岁的男子一边巡逻,一边展示手中的刀剑。
他们说道:“小郎君,小人们也参加前夜争斗,山贼已经被赶走了。”
赵平不断拱手表示感谢。
还有几个四十多岁男子扬了扬手中的锄头,说道:“小郎君,听说赵家庄来了山贼,自家们一起冲了上去。山贼虽然厉害,但是毕竟人少,最后还是被赶走了。”
有几个大婶打量赵平几眼说道:“小郎君,回来了,人越来越俊了,还长高了。”
有的小伙伴好奇问:“小郎君,县城好玩吗?”
有的小娘子问道:“小郎君,听说你写诗作词很厉害,是真的吗?”
有一个背着襁褓的小媳妇,看了看王家庄方向转头好奇问道:“小郎君,听说你进了天甲班,还打败了王子和吗?”
赵平一一还礼,然后一一耐心回答。
几个与赵平年龄差不多大的小孩立即调转身子,飞奔向赵家庄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叫:“小郎君回来了,小郎君回来了。”
舅舅等人还看到,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