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四年正月十六(公元640年2月16日)天气晴
昨天晚上,别人该团圆的团圆,该闹元宵的闹元宵。
我本以为会过个寂寞的节。
应该是灯火阑珊时,李半夏去而复返,陪我到深夜,直到鲁小河回来。
当然,说是陪,其实是她想听我讲故事。
按她的话说,每年过元宵,吃那些东西都吃够了,说话聊天也老套,还是听故事有趣。
也是李靖和红佛女宠她,看她在饭桌上坐立不安,原因也没问,就给了她自由。
毕竟是过节,李半夏红了半边脸,但是,还是,来到我这照相馆。
我估计,李靖夫妇也是知道,在整个大唐,和李半夏私下交往最多的就是我,能吸引
李半夏有点小迷恋的也是我,自然不会设置任何阻碍。
不过,在讲故事的时候,我还是发了点坏心。
也是凑巧,正好讲到“王婆贪贿说风情”这些章节,我增加了点潘金莲和西门庆互动的细节。
李半夏听得面红耳赤,最后,粉拳伺候了我一下,捂着脸跑了出去。
当然,在她跑出去后,我也是很久才平静下来,妥妥地是害人害己。
更难受的是后来睡觉,心里有个东西老是抓挠着,身体也控住不住地反应。
所以,我几乎是睁着眼睛从十五晚上到十六早上的。
按照习俗,正月十六要烤百龄。
贞观年间的烤百龄和我穿越来之前那个时代的习俗差不多。
一般来说,天还蒙蒙亮,人们都早早起来,这代表这勤快。
起来之后,顾不上仔细梳洗,就抱着柴火和柏树枝来到大街上。
然后,点燃柴火和柏树枝,把馒头放在里面。
这里的馒头和平常吃的也不一样,是过年时特别包的馅子馍。
这馅儿有甜的,比如捣烂的红薯和红枣,还加上红糖,象征着甜甜蜜蜜;也有咸的和辣的,
比如粉条和白菜,或者胡萝卜白萝卜之类的,象征人生的多样性。
当然,也有不烤馅子馍的,而是,直接烤花糕,象征着一年比一年过的要好。
所以,烤百龄,烤百龄,也就不仅是图个长寿了,而是,含义很丰富。
如果不是我这次受伤了,我也一定会早早起来,和长安的居民一样,在大街上生火烤馒头。
节日,只有按习俗去过,才有节的味道。
不然,也是空有其名了。
不仅我这样想,即使是孙世邈这样的旷世神医,也很会凑热闹。
不过,和去年不一样,今年我俩不能同步,只有他自己操持这些了。
但是,即便如此,老人家还是一如既往,来我这里拿十个甜馅儿馍,抱着东西就去了大街。
我知道,烤好之后,他肯定会给我带过来。
当然,一次性烤十个,我两天也吃不完。
我烤这么多是要分享的。
这也是烤百龄的习俗之一。
烤百龄,用的是百家之火,烤出来的食品,也不能被独食掉,需得经过分享才能实现
人们寄托的价值。
不过,这个分享,也未必就是一起烤火的人之间的相互分享,是很广泛的,也可以分享
给其他亲戚朋友,图个吉利。
在长安,我还没有亲戚,朋友却不少;而且,亲密朋友也有几个。
果然,我又一次佩服自己的先见之明。
在李半夏的护卫下,李青黛来看我。
这次来,她仍然满车礼品。
从这点看,生活在皇家还不错,最起码丰衣足食,还能有礼品赠送他人。
不过,带来的多,要的也多,十个烤馅儿馍,她一下就要带走六个。
理由也很充分,李承乾一个,李泰一个,李治一个,李明达一个;而她自己,
作为最辛苦的人,分一个,奖一个。
李半夏听了,撇撇嘴,开玩笑说道:“公主要是给每个皇子和公主一个才好。”
李青黛说道:“我觉得也是,得把岳先生搬空了。”
我接到:“你想把我饿死啊!”
李青黛说道:“死不了,到某某国公家做个上门女婿就吃喝不愁了。”
李半夏一听,这是再开她的玩笑,做了个要打的手势,还说道:“国公家再富,还能比得上
皇家,做个驸马不是更好?!”
我听了,觉得美滋滋的,又接个玩笑:“把我分成两半吧,一半到国公家,一半到皇家。”
李青黛哈哈大笑道:“干脆让你享受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