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十一章 (2/3)

话。屋外还在打霜,屋里也冷得很。大姐夫学武去把炭炉子发着,放到牌桌底下,大家就能烤火了。

谭家英三姐妹坐在房间里烤着火笼,正和自己爹妈话事。月红和立生同成光、成辉开心地在床上蹦着跳着玩游戏。他们四人常常在一起玩,感情不错。每年的正月,从煤矿岭回去后,成辉就爱到羊山的小姨家住上十天半月,常常玩得不想回家,他的那个村子没几户人家,不好玩。有时是月红、立生到大姨家住,也是一住七八天。

“啊呀,床会跳垮!快莫跳了。”屋里几个大人阻止了几次都不听,便由着他们了。

玩了一阵,四个小孩累得不想玩,屋子里的大人就准备睡了。

“让三个男孩子去隔壁屋同永国、爱国睡,月红就同你们三个女子一个铺。”三娇这个当娘的安排到。这样的时候,也只能挤挤了,幸好是冷天里,大家能抱在一起睡也暖和。没多久,大家在圆钟的滴答滴答声中进入了梦乡。

厅堂里吵吵嚷嚷的,三个当女婿的相互敬烟,他们的小舅子建国不抽,所以没人给他发。整个厅里都是浓重的烟草味。

“建国,我听丈人说你不到矿上做了?”大姐夫突然想起来问到。

“是这么打算的。”谭建国抬起头答到。他去年刚刚从机械技校毕业回到矿上没够半年。

“怎么?不好?”二姐夫也好奇。在他们看来,矿上的工作稳定,又是公家饭,再说他分的工种也相对轻松。

“矿上已经不行了,产量低得很。上面都计划关停这里,我在这里待个一年两年也没什么意思,到时候一倒闭还不是得清退。年龄大了的还能办个提前退休,像我们这些工作没多久的就只能自己找路子了。”

“哦,那你准备干嘛去?”

“过了元宵,准备去外头找事做。有好几个芜丰下边的同学一起去,他们说芜丰下边的那些村子开始有人去沿海地区做事,工资不少呢!”。

“去外头?去做什么?咱什么都不懂,能做什么?”陈有和觉得很荒唐。

“进厂当工人啊,那里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听说清一色的楼房呢,到处是柏油马路,干净得很!”。说起这些,谭建国一脸向往,仿佛高楼大厦就在眼前。二十三岁的他算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他去过市里读书,是家里最有学问的人,他并不想一辈子窝在这黑不溜秋的煤矿岭。

大姐夫、二姐夫将信将疑,“那等你年底挣了大钱,带我们一起去见见世面。”

建国又给大伙描述了一番,其实大家也只是听听而已,没当回事。这简直是天方夜谈!世代以种地为生的三人谁也没想过有一天要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到远地方去谋生,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陈有和一家在煤矿岭住了两天就回去了。村里初六要进行一年一度的“游神”仪式,他们要赶回去接菩萨保平安。

初六一早,石头庙门口喧闹非常。德高望重的老者,年轻力壮的男人,满脸稚气、好奇的孩子,还有帮忙洗洗刷刷的女人,挤满了整个庙门口,一直排到戏台后边。大家都为即将到来的“游神”仪式而激动而沸腾着。

在德高望重的老者指挥下,陈有和与两三百个身强力壮的男人一起将石头庙里的众菩萨请了出来。每僔菩萨头上都盖着红布,男人们将菩萨小心地搬上拖拉机,摆好位置,并安排人手在上边扶着,免得等下磕着碰着。三台拖拉机是村里人自发贡献出来的,这样重大的事件,大家放下所有的成见,有人的出人,有物的出物。齐心协力办下这事。大件由拖拉机运,小件就由人抬,两个男人一组,一前一后抬一个木台子,木台子上摆放着菩萨,旁边还安排了人手扶住。等菩萨全部准备就绪,由一队锣鼓队开路,在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游神”正式开始。在震天响的锣鼓声中,拖拉机缓慢地在前边带路,后边是长条的抬神队。陈月红与弟弟立生挤在乌泱乌泱的孩子旗手中间,他们手里举着一面小小的彩色旗帜,怀着激动的心情跟在队伍的后边小跑着。道路两旁围满了看热闹的妇女老人。

这一队浩浩荡荡的队伍先从邱头大队出了村,过了邱头大队的石桥,往乡道上的那间老庙跑去,他们要在这里歇个脚,放几挂鞭炮,然后去油麻,新店子,再从光明桥回到村里。村里的人家已经做好了接神的准备。家家门口放了一张长凳,长凳正中间摆着一盘新年果子,新年果子的一边放了一个空酒瓶,酒瓶里插着火红的蜡烛。

人们跑到村口张望,远远的听见锣鼓声,大家便兴奋地喊着,“来了,来了!”,并朝自家跑去。

左邻右舍的人家这时候会关切地询问,“到哪里了?”

“马上就来了。”

等锣鼓声更近了,“游神”队途径的人家都会点一挂鞭炮迎接,并点燃一柱香,虔诚地向天地祷告一番,祈求一家人平安顺遂。

“游神”队伍要跑遍村中所有的主路,最后回到石头庙,将菩萨归位,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