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脑袋轰的一下炸开。
六弟想出来法子?
六弟朱桢和四弟朱棣都是军伍出身,对经济民生向来不关注不了解。
让他们上马杀敌是一把好手,让他们下马治天下可是为难他们了。
难道六弟身旁有高人指点不成?
武昌地区五税一的税收,莫非就是这位高人指点?
朱标怀着满腔疑问,恨不得立刻去见一见六弟问个究竟。
但,朱标暗访的目的还未达成,还需要再忍耐忍耐。
太阳彻底落山。
武昌城内愈发热闹起来。
百姓携家带口出门看花灯,逛集市,吃小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四处灯火通明,衙役巡逻。
偶尔有小冲突,也会被衙役立马制止。
热闹的烟火气让久居皇城的朱标都有一丝恍惚。
似乎,武昌城比京城都热闹一些。
这一路上,朱标也走过不少城镇,武昌城实在是独此一份的繁华。
在经历过蒙元鞑子的蹂躏,漫长的光复汉族之路。
大量的人力物力被消耗殆尽,留给大明一副烂摊子。
哪怕将近二十年的休养生息,百姓依旧活的艰苦,更别说那些贪官污吏的克扣压榨只能逼得百姓造大明的反。
可,武昌城却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完全不输强唐富宋。
一定是六弟反腐工作做得好!
“公子牛卖了,我请客,咱们下馆子去。”
在朱标思考之际,老农已经将手头上五头牛全部卖了出去。
“走,正好也饿了。”
“老大爷您为我带路,怎能让你请客。”
朱标搀扶着老大爷走向一家酒楼。
酒楼里基本满座,二人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座位坐下。
锦衣卫统领随之跟上,站在一旁站岗保护朱标。
“公子看来出身不凡,这位护卫一看也是人中龙凤。”
老大爷哪里见过这阵仗。
“家里长辈担心我出门不安全。”
“李大山,坐下来一起吃吧。”
李大山受宠若惊,自己区区一个锦衣卫千户哪敢与太子同桌吃饭。
刚想推辞,就被朱标一个眼神喝退,只能乖乖坐下。
酒菜上桌,朱标陪着老农推杯换盏,小酌两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老农喝的满脸微醺,一把搂着朱标开始侃大山。
“公子,你要是来我们武昌定居,你才知道什么叫人间乐土。”
李大山在老农抬起手的一瞬间,眼神瞬间凶狠,粗壮的手臂就要摁住如此浪荡的老农。
朱标摇摇头制止了李大山,笑呵呵问道:“此话怎么说?”
“咱普普通通一老农,一年到头还能收入七八十两银子,大明哪里能做到?”
“别看咱们一年交税二十两银子,咱们乐意啊!”
老农的一番话再度勾起朱标的好奇心。
心甘情愿的交税实在是罕见。
在京城,无论是市井小民还是富商巨贾都想逃税,恨不得一文钱都不给朝廷。
官员手段更是骇人听闻。
以郭桓案为例。
户部侍郎郭桓勾结李彧、赵全德、胡益、王道亨等贪污太平府、镇江府等府的赋税,降低朝廷税收。
私吞浙西秋粮,本应该上缴四百五十万石,只上缴两百多万石。
征收赋税巧立名目,征收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
可为何武昌城一个普通老农能心甘情愿缴纳税款呢?
“此话怎讲?”
朱标敬了一杯酒。
老农咕咚一口喝下。
“追其原因,还得是感谢陛下天恩。”
“郭桓案后,陛下为了追赃,牵连全国地主老财,抄家破产不计其数,咱武昌也被波及,空闲下来的土地,官府给我们去种植,只需要缴纳税款,不需要租金。”
“并且,鼓励咱们开垦荒田,荒田产出的粮食前三年都不需要缴税。”
“并且,官府还设立养老税,只需要每年缴纳税款,官府就给咱养老,我几个老兄弟都在官府开设的养济院开开心心的生活。”
“等咱们老了干不动了,我也可以去养济院生活。”
“别看税款比例高,实际上咱们的收入多啊。”
“要是一年到头缴税半两银子,咱们哪能活得下去,更别说下馆子,买马车了。”
“哪怕是交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