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阳隆中一茅庐,草堂里论道天下!(求订阅!) (2/7)

,还真想不起来。

可以确认身份信息的文字实在是太少了,即便是苏澈,也很难猜测出来。

苏澈摇了摇头,将目光再次看向第一个选择。

南阳隆中一茅庐,这位到底是真,还是假呢?

如果是真,那证明此前有人契约的诸葛亮,不过是他的分身……

要不要赌一把呢?

苏澈又看向其他几个选项。

如果是稳妥期间的话,选择第二个,或者第三个,显然是最好的。

可问题是,如果第一位真是诸葛亮的话,那有可能是神话级的存在。

尽管比不上嬴政的神话高阶,但如果以知名度而言,至少是神话初阶的存在。

都说那本三国演义,为他增添了神话色彩。

但实际上。

其实演义里的诸葛亮,还没有正史里的强。

演义里根本就没写诸葛亮治国,这直接就砍去了一半。

此外,演义里写的军事战争几乎都是靠所谓“计谋”。

而这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绝大部分的战争,阴谋诡计,从来是下下之道,用阳谋战胜对方,堂堂正正之战,才是最无解的手段。

阴谋,诡计,从来都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还有。

演义中的诸葛亮,就像是个坐轮椅的弱书生,整得和某个‘我不是退役只是没人要’的瘫痪电竞选手一样。

但实际上,历史中的诸葛亮,出将入相,文能落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和某位身高两米多的夫子一样,诸葛亮同样是身高一米九几,孔武有力,刀能入石,擅长一手以德服人。

正史中,对诸葛亮打仗的描写是这样的:密如风雨,疾如风雷,进不可挡,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击,多不可敌,少不可欺。

此外,在后世史学家的眼中,他是这样的:

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

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毫无疑问,历史中的诸葛亮,比演义之中要厉害太多。

当然,如果你拿他的打仗能力,和韩信白起这个级别的存在来比的话,那肯定比不过的。

可这并不意味着他打仗不行,即使是诸葛表现最弱的作战能力,司马懿都没能赢他。

在治国方面,他更是可与管仲、萧何甚至周公、伊尹相提并论的一等一的杰出政治家。

苏澈犹豫了半晌,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一个。

他决定赌一下。

既然已经契约了一尊神话级英灵,赌一下也没什么,哪怕赌错了,也无伤大雅。

反正天命杯已经结束了,他都拿到冠军的奖励了。

选择一出,其他选择纷纷消失,契灵之书上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一句话,出自《诫子书》。

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垂髫时期的诸葛瞻之书。

语浅而意蕴深刻。

苏澈眼前闪现过这样一个画面。

诸葛亮满怀希望的看着自己的幼子,期待着他快点成长起来,期待他能继承自己的志向。

与此同时。

书中的文字开始演化……

【汉灵帝四年,你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你的父亲给你取名为亮。】

先看到那些画面,再看到这一行行文字,苏澈顿时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赌对了。

竟然真的是诸葛亮!!

汉灵帝四年……汉灵帝,这不是刘宏吗?

这老小子,真是好久不见了。

苏澈的嘴角,不由得浮现一抹淡淡的笑容。

和刘宏打了不少交道,和这家伙算是老朋友了,没想到还能再看到他的名字。

这些念头一闪而过,书中文字还在演化。

【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你父亲诸葛珪曾担任兖州泰山郡丞。】

【你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随着你渐渐长大,你又多了一个弟弟。】

【在你三岁那年,你的生母章氏病逝。】

【在你八岁那年,你的父亲因病去世。】

三岁丧母,八岁丧父,这个开局简直不要太惨。

在封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