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臣太过骄傲,脾气太不好了,万一惹怒的了秦国,招来灭顶之灾怎么办啊?
这实在是荒唐至极,从一开始,秦国就不打算放过韩国,这是他们东出必经之路啊!
有一句话说得好:“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可惜的是,韩王依旧还对两国之交,存在一些幻想,根本没有认清残酷的现实,还想着能讨好秦王政。
谈到最后,韩王甚至还给出自认为很优渥的谈判条件,他会为秦王政在国际舆论上进行挽回。
他会发出声明,说秦王政的做法是符合大义的,秦王政并非是暴虐无道之辈。
此后不管秦王政做什么,他都会举起双手赞成,和伟大的秦王政站在统一战线上。
这是他的“臣服”。
这些话说出来后,朝堂内外,所有大臣无不感觉到了耻辱,当秦国的使者离开后,很多老臣直接递了辞呈。
这些老臣在临走之前,还进行了最后的劝谏。
“君不明大义,秦虎狼之心,天下皆知,唯独君视若无睹,还想以身饲狼,此乃自寻死路!”
“对暴秦,万不可妥协,只有正面抗争,你越弱,秦国越是会知道你的软弱,从而举兵进攻!”
“天下苦秦久矣,岂非韩国一国?如今依附秦国,这是失了天下之心啊!”
“大王,正面对抗秦国,才有一线生机,依附于秦国,这是自取灭亡之路啊!”
在一个个老臣的劝谏之下,就连韩王都迷茫了。
他到底该听谁的呢?
秦国势大,韩国根本抵挡不了,韩王认为,只有依附,才有一线生机。
但这些老臣显然不这么看,在他们看来,韩王这样做,反而是自寻死路。
然而事实却更加残酷。
韩国不管怎么选。
都是死路一条!
灭亡是他们的必经之路,两条路都是通向灭国的道路。
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站着死,一个是跪着死。
站着死,即便死,也会咬掉秦的一块肉,让天下震动,让秦军有些损失。
然而。
抱有侥幸心理的韩王,终究还是选择了跪着死。
几日后,当韩王发出声明后,支持秦王政的行为,那些外戚有叛国之行为,秦王政这是拨乱反正的行为。
消息一出,天下震动,韩国的处境瞬间变得孤立无援。
而与此同时,秦国大军已经压境。
秦军发兵攻打的理由也很直白——韩王的道歉,不够诚恳啊。
什么叫拨乱反正?
侮辱谁呢?
那几个外戚根本没有造反的意思,他们的死,是为因为他们罪有应得,杀了秦国之民,所以才死的,而不是什么所谓的造反!
一句话,你韩国给我们找什么理由和借口呢?
难道为了秦国之民杀外戚就不行了?非得找个造反的理由,才算是冠冕堂皇吗?
当韩王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这是何等的羞辱,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这简直太尴尬了,现在脸面丢了不要紧,最要紧的是秦王竟然真的出兵了!
要命啊要命,这十三岁的秦王政,怎么就这么好战,一上位就要打他?他难道不知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吗?
这一定是那白起的决定!
白起是秦王政的师傅,更是秦国的新宰相,位高权重,多半是他又想砍人头了!所以才催促秦王,发兵攻韩!
一想到白起这个名字,韩王的头皮便是一阵阵的发麻,他的名声实在是太恐怖了。
很快,又一个消息传了过来,韩王看着这份军简,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力气,直接瘫坐在席上,他不敢置信的喃喃说着:“这该死的叛徒,我是如此的信任他……”
“这该……如何是好啊?”
……
一直以来,秦之东出,困在三晋。
所谓三晋,就是三家分晋,分出的韩、赵、魏三国。
这三国本就是一家,可谓同气连枝,每次秦国东出,都会受到这三家的阻拦。
虽然三国在平时同样有矛盾,但在面对西部秦国的战争中,往往相互支持,配合行动。
不要问为什么,在面对秦国问题上,大家都会不由自主的团结起来。
面对这样的局面,历代的秦王的决策不断在变化。
从秦孝公时期的中立楚韩、联合齐赵、削弱强魏。
到秦惠文王时期的连横弱楚。
再到秦昭襄王前期魏冉为丞相的蚕食诸侯、削弱三晋,后期范雎为丞相的远交近攻。
得益于历代秦君的披荆斩棘,给苏澈累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