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现在看来,袁绍这次必须要和宦官大战一场了,他必须要动用可以动用的势力,联合其他朝廷势力一起,对宦官进行一次坚决的阻击。
袁绍召集了曹操、许攸、张邈、鮑信、何颙还有好友伍孚等数人一起商量办法。
张邈、许攸、何颙分别提出数个办法,包括主动上表弹劾宦官、用钱贿赂宦官、请求朝中高官大能出手相助等等。这些办法在曹操看来,就是开门揖盗
曹操能看得出来,袁绍当然也能看得出来,于是一一否定,觉得这样做只会让宦官更加高兴。
“那么不如刺杀宦官!”伍孚在一旁冷不丁的提出了一个办法:“只要把为首的几个作恶宦官刺杀,他们自然不能全力推动此事,那么其他人都安全了。”
袁绍颇为惊讶地看着伍孚,发现他的眼中闪着凶光,一看就是行动力十足的行动派,他是来真的。
很显然,伍孚习惯性的要消灭宦官证明自己,然后成为“荣誉士人”。但是这当然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众人面面相觑,然后一起看向了袁绍。
“听闻宦官府中近来不断招募有勇力之人加强防卫,进出皆有大量护卫随从,刺杀恐不能成功,还是算了吧。”这话还是挺客气的,袁绍给伍孚留了面子。
否决了伍孚这個出殡性质的提案之后,大家继续头脑风暴。一个又一个方案被提出,一个又一个方案被否决,最后大家实在没辙,一起看向了一直没说话的曹操。
“孟德,你看呢?”袁绍一时半会儿也像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把目光投向了善于策划的曹操,希望他的这位【谋主】能给他提供一些好的办法。
“为什么一定要和宦官正面对决呢?”
曹操看着袁绍,问出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问出让在场其他人包括袁绍在内都意想不到。
“啊?”
袁绍没反应过来:“孟德何意?”
“为什么一定要和宦官对决呢?”
曹操再次重复了这个问题,又补充道:“推动此事的人难道不是太尉许馘和司空张济吗?谁说我们要对抗宦官?我们要对抗的从来都只是太尉许馘和司空张济这两个卑鄙小人而已,没有其他人。”
袁绍愣了好一会儿没有反应过来。
倒是许攸第一个明白过来。“原来如此!”
许攸一拍自己大腿:“孟德之意我明白了!玄德,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并不需要为了对抗宦官而忧虑。”
“我们只需要打出反对许馘和张济的旗号就足够了,虽然他们是在宦官的授意下做这件事情的。”
“也正是因此,这件事情是许馘和张济推动,只要反对他们,就足以改变此事的最终结果,我们不需要直接对宦官动手,只要把矛头指向许馘和张济,足矣!”
说着,许攸面带喜色看向曹操,眼中异彩连连。
很显然,这就是个偷换概念的手法。把士人反对宦官的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巧妙的转换为士人内部的矛盾斗争。大家根本不需要提及宦官,也不用攻击宦官。
只需要集火许馘和张济,找出这两人的黑料,或者想办法运作一下,弄得这两人根本不可能继续做三公,只要把他们搞下台,那么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也就是这段时间没什么天地异象,不然大家分分钟能让他们集体下台!
实质上这就是反宦官行为,这就是在挖宦官的墙角,剪除宦官的羽翼,但是明面上来说,这就是士人官僚之间的内斗。我们是在反抗某些不讲武德的臭不要脸的士人,又不是在反抗宦官。
曹操把这个关键点给点出来了。宦官不想直接出面操作此事,显然也是不想过度刺激士人集团,因此用许馘和张济作为马前卒冲锋陷阵,试图挑起士人内斗。
既然如此,大家见招拆招,做了许馘和张济,宦官又能如何?
想通了这个关节,一群人大喜过望,立刻开始热烈讨论相关内容。
如何搜集许馘和张济的黑料,如何攻击许馘和张济,如何利用舆论方式将两人逼到死路上等等。
这方面,他们操作的非常成熟,而且可以说这样做的危险性很低,相比于直接对宦官出手,这样做的危险性真的非常低。
东汉的政治规则在于三公权柄尽失,没有皇帝的支持和录尚书事的任命,三公就是纯粹的政治花瓶,没有太多实际权力,位置高而已。
也因此,罢免三公在东汉朝野看来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只要有什么天地异象或者自然灾害,三公被罢免就是理所应当的。
太尉,司空,司徒,随机选一个罢免,以此作为天子对上天的回应。
以此祈求上天看在他们如此“诚恳”的份上饶过他们,不要继续降下灾祸。
除此之外,当有人弹劾三公,揭露什么三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