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8冲突 (2/5)

br/>

袁绍没有表明自己问的是谁,但是气氛烘托到这里了,曹操还能闭口不言吗?

看着自己的确是到了要说话的时候,曹操也不打算表演什么叫情商为零,于是哈哈一笑。“袁公所虑者,乃是宦官,宦官之祸,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二十年来仁人志士都没能解决掉的事情,操又如何能够解决呢?况且操要是说自己能够解决,岂不是贻笑大方?”

袁绍闻言,露出微笑。“话虽如此,吾辈目前都无力对抗宦官,但是宦官为祸天下,实在是太过分了,这绝不是我能够接受的,无论如何,我也要想方设法对抗宦官,这不单单是为了我,也是为了袁氏,为了天下人。”

袁绍这话说的漂亮,手上的动作也不小,事情做得也挺漂亮。

党锢之祸的大环境之下,袁绍隐居雒阳,利用家族给他的资源结交党人,帮助党人逃离宦官的威胁,协助党人躲避宦官的毒手,救下了不少被宦官追杀的党人。

这件事情还是有一定风险的,身为嫡子的袁基和袁术没有参与进来,只有袁绍发起了行动。

时间一长,袁绍的名声就起来了,士人圈子里都在流传着袁本初愿意帮助党人,救援党人,是个很有勇气的人,袁氏家族终究没有彻底堕落为宦官走狗,还是有希望的。于是袁绍自己的势力初步有了规模。

袁绍感觉自己这样做是有意义的,于是便决定继续下去这样的行为,冒着一定的风险,挖家族和宦官的墙角,薅家族和宦官的羊毛。

不得不说,能够成就未来的基业,成为一段时间内天下最强大的诸侯,袁绍是有本事的。

曹操明白袁绍的用意。他需要自己的明确表态。他需要自己的明确加入,成为他们这个团伙的一份子。

这又有何不可呢?于是曹操走出了座位,站在堂间,向袁绍躬身一礼。“本初,侠肝义胆,相助无数被宦官迫害之士人逃离宦官魔爪,此等事迹操也多有耳闻,深深为此感到敬佩,本初为人,我深深仰慕,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将来若有此等不平事,也愿为本初大业效劳。”

曹操这可算是拜码头了!袁绍大喜,立刻站起来到堂下扶住了曹操的双手,将他扶起。“有玄德助我,如虎添翼!我又怎么会畏惧宦官而不敢作为呢?”

曹操更是大笑回应。

第二次党锢之祸和第一次党锢之祸有所不同。

汉桓帝刘志是为了对抗梁冀才引宦官为支援,他知道如何平衡朝中势力,所以在士人和宦官的斗争之中并未一味偏袒宦官,宦官犯法他一样处置。

之所以发动党锢之祸有一部分原因是士人屡次三番挑战他的法令权威,首先出手在地方大量杀戮宦官家眷,属于跳脸嘲讽,以至于他不能容忍士人的骄横。

为了对抗士人,他还祭出法宝,亲自祭拜老子,宣布自己信奉黄老之学,以此引起民间学习/黄老之学的风潮,用来打击士人的嚣张气焰。

党锢之祸在刘志手上可以说是保卫皇权的组合拳的组成之一,是手段,不是目的。

但是汉灵帝刘宏则不一样。

他被迎入雒阳登基时才十二岁,是个少年,在皇宫里,围绕在他身边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宦官与亲宦官的官僚集团,完全被他人左右。

可以说他就是在宦官集团的陪伴下成长的,宦官们给他灌输的都是些什么也就显而易见了。

等到他亲政的时候,自然以宦官为亲信,信任宦官也就是人之常情。

他对宦官的信任远超对士人官员的信任。

所以第二次党锢之祸的烈度远远超过第一次,且皇帝拉偏架的力度也远远超过了汉桓帝时期,于是党锢之祸才走向了失控,由皇帝主导变成了宦官主导。

至此,宦官势力才彻底压过了士人官僚的势力。

总说皇帝应该信赖士人而不是宦官的,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延熹二年八月,汉桓帝意图铲除大将军梁冀,突然发动政变。

当时,刘志所倚重的政治力量主要是宦官,而当时愿意站队到皇帝这边的士人官员屈指可数。只有司隶校尉张彪、光禄勋袁盱、廷尉邯郸义、尚书令尹勋、尚书仆射霍谞及尚书台里的六名尚书。

偌大朝廷,那么多士人官员,愿意站队皇帝的只有区区数人,连当时的三公——太尉胡广、司徒韩縯、司空孙朗都不敢入宫护驾,只敢观望局势,等着谁赢了帮谁。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又怎么可能把士人视作自己最重要的亲信呢?皇帝倒是愿意,士人愿意吗?

张让为首的宦官,发动了对士人的一次打击。

袁绍第一时间拿到了宦官针对的官员名单,看到了张邈的名字,立刻意识到这件事情他不能置身事外。

张邈和袁绍的关系也很不错,帮了袁绍不少忙,给了袁绍不少钱,袁绍也无法回绝张邈的求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