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事不知道是发生在哪朝哪代,自太祖武皇帝扫并群雄,镇压邪魔一统江山后,纷乱的天下终归于平寂,后来世宗皇帝又犁庭扫穴重创北方蛮族,北境的蛮族酋长们率部归降,受了册封,世宗皇帝遂开了互市,曾经不时南掠,抢夺财物的北方蛮族也逐渐消停了下来,纷纷率部属子女归化为民,虽任有久居塞外不服王化的零星蛮子依旧不改掠夺本性之外,也是疥癣之疾,翻不起大风大浪;而内部偶有州郡出现土匪占山为王,可是旋起旋灭,总体还算太平无事,皇帝又精简裁撤军队,励精图治,天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世间熙熙攘攘,就这样平平淡淡的已经过去了一百八十多年,平寂的天下逐渐显现出疲态来,世宗皇帝去世之后,当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朝中大权逐渐落入世家大族手中,好在太祖武皇帝余威犹在,皇位一直传到当世皇帝手中。
河东大族氏出身的包氏后妃在皇后去世后甚为得宠,包家深得皇帝信赖,在世家支持下,一路平步青云,很快担任礼部尚书一职;河内崔家自辅佐世宗皇帝伊始,一直把持丞相一职,已经经营数代,崔家把持朝政多年,朝中大臣多是崔家门生党羽,当今皇帝有意无意支持包家来平衡崔家,所以以礼部尚书为首的一派和以丞相为首的崔家互相明争暗斗多年,一有风吹草动,就引起两派纷争,互相攻讦,以至于民不聊生。
庄梵影家世代雇农,追溯其先祖曾追随过太祖武皇帝起兵,又因机缘巧合救过太祖武皇帝性命,所以新朝建立伊始,授予高官显宦,原本封妻荫子,荣华富贵一生享受不尽,却因为不识字,牵扯进贿赂案,朝廷震怒,被判秋后问斩,全家发配充军;皇帝念其功绩,赦免了死罪,功过相抵,后又悄悄赐予金银,让其回乡。先祖回乡后买田置地,给后人延聘先生教书习字,奈何家族始终不是读书人的料,直到庄梵影这一代,族中已是人丁不显,因为族中没有功名,庄家在乡里吃过不少亏,为了改变局面,他在族中支持下,终于中了个秀才,庄家终于在乡里终于扬眉吐气了一番。家中长辈要庄梵影继承祖先遗志,继续念书,以求光大门楣,告慰先祖。
寒冬已逝,萧索的大地逐渐恢复生命的气息,春节过后不久。庄梵影带着书童离开家乡,赶往京城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从乡里出发进京,一路上人烟稀少,田地荒芜,了无生气,因为是进京赶考的学子,有了官府的照应,路上除了萧索的景象,一切还算顺利,经过长途跋涉,眼看快到京城,二人便在通往京城的官道边的一间小茶铺歇息,这茶铺原本是驿卒临时休息的场所,后来往来在此休息的人越来越多,小茶铺也渐渐的也卖些吃食,此时往来的人不多,庄梵影要了一壶茶水,两人拿出包里的干粮就着茶水吃着,突然三名驿卒打马在此停下,大声喊着让店东端上茶水解渴;但是三人并不下马,一边询问店家距离京城的路程,一边催促店家拿些吃食。
店家一边笑着递吃食一边回答,去京城大约还有一天路程,如果骑马,半天就能够到,一边招呼另外一个人给驿卒的水袋里面装水。拿上吃食和水袋,驿卒头也不回的就骑着马走了,路上留下一阵烟尘。
主仆二人吃过茶,便继续赶路,眼见天黑前到不了京城,就在最近的一座小城上找了一家客栈安顿了下,计划待第二天天明再出发。
当天夜里安静如常,很快童仆就鼾声如雷;庄梵影睡不着,便坐在阁窗边点了油灯读起书来。是夜,远处隐隐有人喧马嘶的声音传来,他好奇的打开阁窗朝外望去,城外火光隐隐索索,似有队伍城外经过。望见守夜的店小二也爬上了阁楼朝外面看,便好奇的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店小二也不明所以,说可能是官府抓捕通缉的江洋大盗,
“这京城附近,也有江洋大盗作乱?”
可不是,别人都以为天子脚下太平,可一样有杀人绑票勒索的强人作乱......这官府也是无能,这世道是越来越坏了”店小二一边叹气一边下了阁楼。
夜越来越深了,庄梵影挨不住,回到床上躺了下来,脑子里胡乱的想着事情,慢慢的睡着了
翌日,庄梵影在睡梦中被童仆急急忙忙摇醒:“公子赶快起来,出祸事了”
他睁开惺忪的眼睛坐立起来,有些不悦的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出了什么大事!”
童仆说:“祸事了,兵变了,皇帝被杀了,咱们快跑!”
这句话似一桶凉水泼到头顶,他的心瞬间一凉,又隐隐约约的感觉自己还在梦中,于是捏了捏自己的面颊,发觉不是做梦时,一时间失了分寸,不知所措,赶忙爬起来在房间里来回的走来走去,又朝窗户外面瞧,好一会儿才对童仆蠕蠕道:“当真!”
童仆说早上街面上出现了从很多京城逃出来的难民,都在说叛军杀入京城,杀了皇帝,现在正在屠城,京城到处都是逃难的人。
他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是屠城、兵乱这些词还是有一点想象,四处起火的城市,街道上四散奔逃的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