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十五章 先占山东,再取河南! (1/2)

剃头令是大清的国策,辽东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的统治下是严格执行的。

辽东所辖范围,汉人皆剃发易服。

在大清这两位统治者眼中,像辽、金、元朝等少数民族政权之所以强盛,都是由于抵制汉化,保持本民族的风俗。

但是随着继任者崇尚汉文化,慢慢进行汉化改革或者提倡汉族的仁义道德,就容易导致灭亡。

所以大清把剃发易服定成了国策。

偏偏汉人的政权无不在倡导忠孝仁义,而《孝经》又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因此汉人在成年之后就不能剃发了,无论男女都将头发头发绾成发髻,盘束起来。

现下让汉人剃成把头发“金钱鼠尾”式,自然会引起反抗。

所谓“金钱鼠尾”式,就是头上周围的头发都要剃了,只留下发顶铜钱大的一点,剩余的头发梳成一根小辫,形如鼠尾。

这样的发型在汉人看来十分丑陋,宁死也不愿剃头。

在多尔衮看来,这些汉人既然敢反抗,那就该直接杀了。

何必要容忍他们?

妥协意味着弱势。

范文程见多尔衮面色不好看,又劝道,“王爷,这是暂行之计。”

“您想想,现在大清刚刚入主神京,西边有李自成,南边还有残明势力,实在是不宜与汉民发生冲突。”

“若是执意如此,激起民愤,恐我大清根基不稳啊!”

“日后等王爷打进中原,再推行剃发易服的国策,这些汉民还敢上蹿下跳?”

“到时候大清根基已稳,这些刁民还能翻出王爷的手心么?”

多尔衮脸色才慢慢好起来,他看向范文程,暗道,这就是个狡猾的汉人!

范文程是保皇派,多尔衮可不想让他出尽风头。

洪承畴早已投靠多尔衮,深知他脾性。

连忙道,“禀奏王爷!奴才有一计!”

这洪承畴能与范文程分庭抗礼,自然也是个人物。

洪承畴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

崇祯年间洪承畴又转任蓟辽总督,在松锦之战后降清。

洪承畴上前一步,“如今大清已经掌控京畿、天津卫等地,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要想定鼎中原,还得掌控中原腹心及粮运之道!”

面对自己手底下的人,多尔衮显得很耐心,“此话怎讲?”

“拿下河南、山东,残明不足为虑!”

多尔衮哈哈一笑,“洪先生说的好!如此,便令多铎先占山东,再取河南!”

“王爷英明!”

“王爷英明!”

在清廷下令先朝山东德州进攻时,朱慈烺正宣高杰觐见。

上一次模拟的时候,朱慈烺深知不能让高杰不入金陵。

早些时候就吩咐给十八骑中的明一了。

因此高杰带着三万兵马在金陵城外驻扎了下来。

朱慈烺看了高杰的资料卡,高杰原本是李自成的手下,但是看上了李自成的夫人邢氏。

两人私通后怕李自成报复,就商量着降明。

高杰降明后就跟着贺人龙,贺人龙死后高杰渐渐露出卓越的军事天分。

高杰虽然唯利是图,但是好歹有民族大义,不曾降清,还带头北伐反清。

高杰接到旨意时十分惊讶。

一来他是泥腿子出身,即便在崇祯年间做到了总兵一职,但也没见过天子。

而来明末重文轻武,文臣可以觐见、陛辞皇帝,但是武将基本没可能。

像六七品的翰林,经常入宫,常见圣颜。

三品武官不如六品文官,就是这个理。

高杰此时激动不已,“微臣参见陛下!”

“英吾平身。”

高杰听到新帝唤自己的字以示亲近,惊讶中又带了些欣喜。

这代表自己在新帝这儿是挂了名的!

“英吾,来瞧瞧此物。”

高杰接过来一看,是一篇檄文。

“不佞派居天裔,义切君亲,适税驾于德城,快凶流之正罪,谬当推戴,统众专征。”

“……闻吾君犹存六尺之孤,况寰宇不止一成之藉;”

“……史司马(指兵部尚书史可法)整旅江南,旌斾夹舳舻并进;”

“吴总戎(指吴三桂)扬兵塞北,清兵挟汉将齐驱,屡有捷音,多方响应。知匡复之不远,识中兴之有期。”

“……於戏,新市、平林究扫除于汉祖,思明、庆绪畴摇夺夫唐基,繇来滔天之恶必亡,伊我列祖之灵未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