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面板的召唤选项闪烁时,朱慈烺的手指在“冯·布劳恩”的名字上停顿了片刻。三天前爱因斯坦望着月球的话仍在耳边,而此刻,这位被标注为“火箭专家”的德国人,正随着白光出现在天文台的穹顶下。
他手里攥着一卷牛皮纸图纸,油墨味混着旅途的风尘。不等朱慈烺开口,冯·布劳恩的目光已扫过墙上的E=mc2公式,又落在特斯拉的交流电线路图上,最后定格在詹天佑绘制的电磁轨道草稿上。“看来这里不缺对‘速度’的野心。”他扯了扯领结,将图纸在石桌上铺开,“但要到月亮上去,电磁轨道不够长,飞机也穿不透大气层——得靠这个。”
图纸上是一枚纺锤状的金属造物,尾部拖着长长的火焰,旁边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参数。“这是液体燃料火箭。”冯·布劳恩拿起炭笔,在图纸旁画了个简笔画:一根管子,底部开孔,内部画着燃烧的火焰。“它能飞,全靠牛顿先生三百年前说的道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就像你站在冰面上扔石头,石头飞出去,你会向后退。火箭就是不断‘扔’出燃烧后的气体,靠反推力往上冲。”
冯·卡门立刻俯身:“气体的速度越快,反推力就越大?”
“没错。”冯·布劳恩在公式旁添了一行,“推力等于燃料喷射速度乘以质量流率。要摆脱地球,光有推力还不够,得达到‘每秒7.9里’。”他看向爱因斯坦,“您之前说的第一宇宙速度,就是这个数。”
爱因斯坦点头,指尖在石桌上敲出节奏:“这个速度,相当于一分钟绕地球跑半圈。现在的蒸汽机车,跑上一年也追不上。”
争论很快聚焦在“烧什么”上。冯·布劳恩指着图纸:“我试过酒精和液态氧,燃烧稳定,但推力不够。或许煤油更好?热值更高。”
特斯拉突然插话:“为什么非要烧东西?”他走到自己的线圈旁,指尖划过电火花,“用电场加速电离气体,让它以更快的速度喷出去——就像用无形的手‘扔’石头,速度能接近光速的百分之一。”
这话让宋应星皱眉:“可电离气体哪来那么多能量?”
“用我的交流电系统增压。”特斯拉眼中闪着光,“只要线圈够强,能把空气直接电离成等离子体。”
徐寿却忧心忡忡:“酒精和煤油至少能储存,电一旦断了……”
朱慈烺看着众人争执,目光落在爱因斯坦的笔记本上。那里除了相对论方程,还潦草地写着一行字:“所有力的本质,或许是同一种东西的不同表现。”他突然道:“不如两种都试试。冯·布劳恩先生,您先按煤油方案画详细图纸;特斯拉先生,您的电离推进器也需要一台原型机。”
冯·布劳恩立刻拿起炭笔,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首先得造个试车台,能固定火箭,测量推力……”
特斯拉已经冲向实验室:“我需要更粗的铜线,还有能耐十万伏特的绝缘材料!”
天文台的阳光透过穹顶,照在那行E=mc2上。朱慈烺知道,从反作用力的原理到挣脱地球的速度,从燃烧的火焰到电离的气体,人类迈向星辰的第一步,正从这些争论与图纸里,慢慢显露出形状。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