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本初低着头,露出一副懊恼和无奈的表情:“教练,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天生脚踝就比较脆弱吧稍微一不注意,就容易扭到。”
约翰逊教练重重地哼了一声,摇了摇头,不再理会他。
在他看来,陈本初这种“玻璃人”属性,更加印证了他不适合打高强度篮球的判断。
陈本初的这些“表演”,不仅仅是为了积累负面能量(每次“不规范训练”和“假装受伤”都能获得一些),更重要的是,他在为后续的计划制造“舆论基础”和“心理暗示”。
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将这种“容易崴脚”的“玻璃属性”,以一种更具说服力的方式,转移到德里克·福特的身上。
他要让那些原本只是“怀疑”福特脚踝有问题的球探和球队,通过一些“眼见为实”的证据,彻底相信福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玻璃人”。
而他自己,则在一次次的“崴脚”表演中,演技也日渐精湛。
他甚至开始有些“享受”这种扮演“病号”的感觉。
他知道,这些看似滑稽和自虐的行为,都是通往他NBA梦想的垫脚石。
德里克·福特,这位北卡的天才得分后卫,即将成为他“摆烂系统”下的又一个“杰作”。
第十六章:旧伤复发?谣言四起
陈本初在帕克曼大学训练馆里日复一日的“崴脚”表演,虽然在他自己看来是为后续计划铺路,但在不明真相的旁观者眼中,他俨然已经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玻璃脚踝”代言人。
他那三天两头不是左脚敷冰袋就是右脚戴护具的形象,深入人心。
通过这些“不懈的努力”,陈本初成功地为自己积累了两个与脚踝相关的强效负面状态的“体验版”:
“脚踝习惯性扭伤的痛感(中度)”:效果,目标会时不时地感觉到脚踝处传来一阵阵类似扭伤的刺痛和酸胀感,尤其是在进行剧烈运动或发力不当时,这种痛感会加剧,让目标下意识地不敢全力使用该脚踝。
“关节不稳的错觉(中度)”:效果,目标会感觉自己的脚踝关节非常松弛和不稳定,仿佛随时都可能再次扭伤,这种错觉会严重影响其做动作时的信心和流畅性,导致动作变形、发力犹豫。
这两个状态,虽然不像之前的“精神萎靡MAX”或者“急性肠胃炎”那样具有立竿见影的毁灭性效果,但对于德里克·福特这种以爆发力和华丽动作为主要卖点的球员来说,其影响同样是致命的。
一个时刻担心自己脚踝会再次受伤的得分手,还能有多少心思去完成那些高难度的动作呢?他的得分效率和场上威胁,必然会大打折扣。
陈本初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能将这两个状态的效果最大化的舞台,将它们“馈赠”给远在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德里克·福特。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NCAA的分区锦标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北卡罗来纳大学作为传统强队,一路过关斩将,杀入了分区决赛。
这场比赛的胜负,不仅关系到分区冠军的归属,更直接影响到球队在全国锦标赛(疯狂三月)中的种子排位。
因此,这场比赛备受全美篮球界的关注,各大电视台都会进行现场直播,无数球探和球队经理也会亲临现场或者通过电视屏幕,仔细考察球员们的表现。
德里克·福特作为北卡大学的当家球星和核心得分手,自然是这场比赛的焦点人物。
所有人都期待着他能在这场关键战役中打出统治级的表现,带领球队夺取冠军。
比赛当天,陈本初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关注比赛的直播。
他反而显得异常平静,只是在比赛开始前,默默地打开了系统面板,将那两个与脚踝相关的负面状态,精准地锁定在了德里克·福特的身上,并设定了在比赛进行到第二节中段,双方体力消耗较大,比赛进入胶着状态时激活。
“德里克·福特,希望你的脚踝,能承受住这份‘特别的关照’。”
陈本初的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冷笑。
比赛的进程,如同陈本初预料的那样激烈而焦灼。
双方你来我往,比分一直紧咬。
德里克·福特在上半场表现出色,频频利用自己犀利的突破和精准的跳投得分,帮助球队紧紧地控制着场上的局势。
然而,当比赛进行到第二节还剩五分多钟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北卡大学的一次进攻,德里克·福特在弧顶持球,面对对方防守球员的严密盯防。
他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交叉步变向,试图晃开对手,杀入内线。
这是一个他已经演练过千百遍的招牌动作,以往总是能轻松撕开对方的防线。
但就在他完成变向,身体重心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