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一百五十九章:艺术与科技的跨界盛典 (1/2)

第一百五十九章:艺术与科技的跨界盛典

林总,董事会那边又发邮件质疑了。助理小张递过平板电脑,上面标红的邮件标题格外刺眼:《关于跨界艺术展预算超支的质询》。

林夏夏正蹲在展厅中央调试一台脑波感应器,手指上沾满了电路板焊锡。她头也不抬:告诉他们,超支的部分从我个人分红里扣。

可是...小张欲言又止,王董事说这完全是不务正业,科技公司就该专注研发产品

嘘——林夏夏突然竖起食指,将感应器戴在自己头上。面前的巨型水幕投影突然变幻,平静的湖面泛起涟漪,渐渐化作她童年故乡的油菜花田。技术员们发出惊叹,她却皱起眉头:情绪转化延迟了0.3秒,重写算法。

这是记忆之河装置的第三十七次调试。林夏夏摘下感应器,这才转向小张:十年前我报考美院落榜时,那位面试官说科技和艺术就像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她擦掉手上的焊锡,露出狡黠的微笑,现在,我要请他来剪彩。

策展团队正在激烈争论。留着莫西干头的先锋艺术家马克把方案摔在桌上:这太保守了!我们应该直接砸碎十台机器人,用残骸拼成装置艺术!

然后被投资人撕碎的是我们。工程师老周冷笑,你知道一台服务机器人造价多少吗?

林夏夏推门而入,所有人瞬间安静。她径直走到白板前,画下两个交叠的圆:左边是科技的逻辑之美,右边是艺术的感性之光,我们要找的是重叠部分——她在交集处重重一点,能让人起鸡皮疙瘩的瞬间。

她突然从包里掏出一个生锈的铁皮盒:这是我七岁时的宝贝。盒子里装着彩色玻璃珠、蝴蝶标本和泛黄的照片,科技应该像这些童年记忆一样,能捧在手心,带着温度。

马克怔怔地看着铁皮盒,突然抓起设计图撕得粉碎:重来!我要做个能让观众哭出来的东西!

布展最后三天,林夏夏几乎住在了展厅。凌晨两点,她蜷缩在纸箱堆里小憩,被一阵钢琴声惊醒。顺着声音找去,发现程序员小林正在调试音乐互动装置,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你会弹钢琴?林夏夏惊讶地问。

小林耳根通红:大学时辅修过...我在想,如果把用户浏览数据转化成音符...他敲击回车键,一串购物网站点击记录突然化作忧伤的小调。

林夏夏眼睛一亮,立即打电话把刚睡下的音乐总监叫回来。天亮时,他们完成了数据交响乐——每个参观者的移动轨迹都会实时生成独特旋律。

开幕式前两小时,一场灾难降临。暴雨导致停电,备用发电机只能维持30%设备运转。林夏夏看着漆黑的主展厅,突然抓起工具箱:把所有全息投影改到西厅,把记忆之河移到天窗下面!

可西厅只有原场地三分之一大!

那就让观众分批进入。林夏夏已经爬上梯子拆卸设备,有时候限制反而能激发创意。

这个临时改动竟成就了意外之喜。狭窄空间里,光影与声音的密度倍增,创造出更强烈的沉浸感。当第一位观众——那位曾否定林夏夏的美院教授戴上感应器,投影中的河流突然变成油画笔触,在空中勾勒出《星空》的轮廓。

这...老教授的手在颤抖,你把脑电波转化成笔触力度?

林夏夏微笑:梵高当年如果有这个技术,或许就不会...

她的话被惊呼声打断。展厅中央,八旬高龄的舞蹈家王梅即兴起舞,身上的传感器将动作实时转化为全息花瓣,随着她旋转飘散。科技记者们疯狂拍照,而艺术评论家们则沉默地擦着眼角。

最动人的一幕发生在闭馆前。一个自闭症儿童在记忆之河前驻足两小时,当他终于摘下感应器,投影中的激流变成了平静的湖泊。孩子的母亲泪流满面:这是他第一次对外界做出反应...

次日头条铺天盖地:《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联姻》《林夏夏颠覆传统展览模式》。但最让团队振奋的,是社交平台上普通观众的留言。一条获赞十万的短视频里,农民工老李戴着安全帽体验装置,结束时他对着镜头憨笑:俺虽然不懂艺术,但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被点亮了。

庆功宴上,林夏夏收到董事会发来的祝贺邮件——附件是追加投资的合同。她笑着举起香槟杯:敬平行线的交点!

马克醉醺醺地凑过来:说真的,你当初为什么坚持要做这个赔钱货?

林夏夏望向墙上自己童年画的蜡笔画——歪歪扭扭的火箭和向日葵挤在一起。那是整个展览最先确定的展品,被镶嵌在入口处的智能画框里,每当有人经过,画中的向日葵就会转向观众。

因为...她轻声说,我想让七岁的自己看到,她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终有一天会发光。

宴会结束已是凌晨。林夏夏独自回到空荡荡的展厅,站在记忆之河前戴上感应器。水面渐渐浮现父亲教她骑单车的画面,那是她输入系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