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领争权,他们自顾不暇,何谈南侵?
朱瞻基接话:再以通商之利诱其互斗,不出半年,漠北必乱!
朱棣抚掌大笑,却又板起脸:这法子虽妙,却换不得螭纹玉佩。
他瞥了眼脸色铁青的朱高煦,心中暗叹这个儿子还是太沉不住气。
朱瞻基狡黠一笑,凑近祖父耳语:孙儿还有后招,定能让二叔心服口服......
……
朱高煦刚要开口讥讽,却被朱瞻基眼中的锋芒刺得一滞。
少年侧身挪步,直面新任户部尚书夏原吉——这位以理财闻名的三朝老臣,位列永乐五臣,手段向来狠辣果决。
敢问夏大人,宣府镇屯田年产粮几何?朱瞻基话音未落,满殿哗然。
朱棣也微微挑眉,饶有兴致地看着孙儿。
夏原吉躬身答道:回皇孙殿下,宣府镇军民屯田年产粮约八十万石,占北境诸镇三成。
他虽不涉皇子纷争,却也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勾起好奇。
若我大明骑兵突袭,可踏破鞑靼多少草场?朱瞻基追问。
这问题横跨户部与兵部,夏原吉一时语塞。
张辅!朱棣突然开口。
英国公张辅阔步出列,这位四征安南的名将沉声道:轻骑突袭可深入漠北六百里,若专攻草场,毁坏范围可达千里。
夏原吉心领神会,立即接话:如此一来,鞑靼半数牧地将化为黄土!
朱高煦按捺不住:尽说些无用之词!不过是拖延......
住口!朱棣猛然起身,龙袍翻飞间已猜到计策:你莫不是要趁春牧之时,纵骑兵毁其草场?让鞑靼人畜无粮,不战自溃?
朱瞻基扑通跪地,言辞恳切:皇爷爷圣明!我大明疆土万里,即便宣府缺粮,江南漕运可补。可鞑靼倚仗草场为生,一旦半数牧地尽毁,来年必生内乱!届时孙儿愿随皇爷爷亲征,在大漠之上建功立业,不负天家血脉!
朱棣抚须大笑,声震殿宇。
他半生征战,最恨儿孙耽于文墨,如今见孙儿有此胆魄,怎能不喜?
好!这才是我朱家儿郎!看看你几个叔叔,整日舞文弄墨,倒像个酸儒!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群臣齐刷刷跪倒。
此计妙在不费一兵一卒,只需动用宣府现有骑兵,便能重创鞑靼。
更绝的是挑起瓦剌与鞑靼内斗,再断其草场命脉,不出三年,漠北双雄必成困兽。
朱瞻基这招脱胎于永乐朝北征旧策,却又融入现代经济战思维。
当年朱棣五次亲征未能彻底解决边患,正是缺了这釜底抽薪的手段。
如今用最小代价达成战略目标,既解了边境之危,又暗合朱棣以武立威的心思。
来人!重赏!
朱棣的声音带着难掩的兴奋,而朱高煦攥着腰间螭纹玉佩的手,已微微发白。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