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52章 破局之策 (1/3)

逆光概念在纸上看起来完美,但当沈明月和林岩试图将它转化为实际设计方案时,问题接踵而至。

光线是变化的,我们无法保证每天都有理想的阳光。林岩指着3D模型说,而且M市的雨季长达三个月,这期间光线效果会大打折扣。

沈明月皱眉。他们在林岩工作室已经讨论了整整一天,逆光设计在实践层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还有结构问题,林岩继续道,要实现你设想的光影效果,建筑角度必须精确到度,一旦有误差,效果会完全不同。

沈明月没有气馁:所有创新设计都会面临技术挑战,关键是我们如何解决它们。

林岩欣赏地看了她一眼:确实如此。我建议我们从两个方向思考:一是如何保证光线效果的稳定性,二是如何在结构上实现精确的光影投射。

他们决定分头行动:林岩负责结构设计,沈明月则寻找光线解决方案。

回到工作室后,沈明月投入了疯狂的研究。她查阅了大量关于光线艺术的资料,甚至联系了几位专业的灯光设计师咨询意见。但问题始终存在——自然光无法控制,人工光又缺乏自然光的质感。

一连三天,沈明月几乎没有离开工作室。第四天清晨,当她疲惫地揉着酸痛的眼睛时,小郭急匆匆地跑进来:老板,你必须看看这个!

小郭打开平板电脑,播放了一段视频。那是一个艺术装置,通过特殊的玻璃材料和反光设计,即使在阴天,也能创造出太阳光洒落的效果,而当真有阳光时,它又能将光线分解成彩虹般的色谱。

这是什么?沈明月睁大了眼睛。

日本设计师山田健太的最新作品,光之森。小郭兴奋地解释,昨天刚在东京艺术节亮相。

沈明月立刻联系了山田健太的工作室。幸运的是,这位日本设计师恰好认识陈嘉木,在得知沈明月是陈的学生后,很快回复了邮件,愿意分享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细节。

两天后,沈明月拿着山田健太发来的资料来到林岩工作室。

我们找到解决方案了。她兴奋地说,展示了山田的设计原理,他使用一种名为光学波导片的特殊材料,能在不同光线条件下产生稳定的光影效果。

林岩仔细研究着资料:这确实解决了光线不稳定的问题,但成本会很高。

值得投资。沈明月坚定地说,这将成为南岸的标志性特色,是整个设计的灵魂。

林岩思索片刻,点头同意:我会调整结构设计,配合这种材料的特性。不过我们需要进行实地测试,确保效果符合预期。

接下来的两周,他们创建了一个小型原型,测试光学波导片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表现。结果令人振奋——即使在阴天,材料也能捕捉到细微的光线并放大,创造出柔和而动人的光影效果。

这一发现让逆光设计从理论变成了可能。林岩重新设计了建筑结构,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材料的特性。沈明月则将这一元素融入到整体文化叙事中,设计了一条光之路,带领访客穿越南岸街区,体验从黎明到黄昏不同时刻的光影变化。

正当他们为这一突破欢欣鼓舞时,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平静。

投资方对预算有顾虑。楚子航在电话中说,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特别是那种日本材料,价格是普通建材的十倍。财务部认为无法证明这笔投资的回报率。

沈明月心头一沉:但这是整个设计的核心,没有它,逆光概念就无法实现。

我知道,我站在你这边。楚子航说,但我需要更多的论据来说服投资方。他们想看到明确的商业价值,而不仅仅是艺术效果。

挂断电话后,沈明月陷入沉思。这是她在设计生涯中屡次遇到的困境——如何将创意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如何说服那些只关心数字的人相信设计的力量?

她给林岩发了条信息,简要说明了情况。很快,她收到回复:别担心,明天上午十点,来我工作室,我有个主意。

第二天,沈明月准时到达。令她意外的是,林岩的工作室里还有另一个人——一位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自我介绍是高桥洋介,来自日本一家专门从事文化地产开发的公司。

林先生告诉我你们的逆光概念,我非常感兴趣。高桥用流利的中文说,特别是你们计划使用山田健太的光学技术,这在商业地产领域是一大创新。

沈明月不解地看向林岩,后者微微一笑:高桥先生的公司在东京、大阪和京都都有成功的文化商业项目。他们不仅是投资方,更是运营专家。

高桥接过话题:我们发现,真正独特的文化体验可以带来持续的商业价值。普通商场的客流会随着时间递减,但具有文化标识性的场所则会越来越受欢迎。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展示了几个案例数据:这是我们在京都运营的一个小型文化街区,最初投资比同类项目高3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