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沈明月站在林岩工作室的门前,犹豫片刻后按下了门铃。
她决定采取主动,在正式工作时间前和林岩会面,希望能在一个相对私人的环境中建立起初步的合作关系。这次会面她已经准备了一周,甚至向陈嘉木请教了与林岩沟通的技巧和他的工作习惯。
来得真早。林岩亲自开门,身着简单的黑色T恤和牛仔裤,显然刚开始一天的工作,请进。
林岩的工作室比沈明月想象的要简朴许多。宽敞的空间里,除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外,只有一张长桌,上面零散地放着模型和图纸。墙上贴满了手绘草图,窗边堆放着各种材质的样品。整个空间充满了创作的氛围,却不显杂乱。
咖啡?林岩问道,手里已经拿着两个杯子走向咖啡机。
谢谢。沈明月接过杯子,观察着周围,注意到墙上有几张南岸项目的草图,风格大胆前卫,却又融入了传统元素,与她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直接说吧,林岩在对面坐下,我猜你是来谈合作方式的。
沈明月点头,欣赏他的直接:是的。我想我们应该先明确各自的定位和分工,以避免后续的冲突和重复工作。
我同意。林岩意外地爽快,楚总已经和我沟通过,他希望你掌握创意主导权,而我负责技术支持和结构设计。这安排对我没问题。
沈明月心中的防备稍稍松懈,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她原本预计这会是一场艰难的谈判。
不过,林岩补充道,我希望能在基础设计阶段就参与讨论,而不是等你的创意完全成型后才加入。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融合彼此的专长。
当然,这是合理的。沈明月同意,然后直接问出了她最关心的问题,林先生,老实说,你为什么会接受这个安排?以你的资历和声誉,完全可以要求更多的控制权。
林岩微笑,眼中闪过一丝欣赏:沈设计师,你是个直接的人,我喜欢。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如何表达,首先,我很欣赏你的霓裳星辰系列,那种将东方美学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手法恰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其次,我确实想在南岸项目上有所突破,但我发现自己在文化表达方面有局限,而这正是你的强项。
他停下来喝了口咖啡,然后继续说:而且,我和陈嘉木是老朋友,他对你评价很高。说实话,这次合作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学习机会。
沈明月惊讶于林岩的诚恳和谦虚。她曾听闻这位设计师锋芒毕露、不易合作,现实中的他却显得理性而开明。
那么,我们如何开始?林岩问道,准备进入实际工作。
沈明月打开笔记本电脑,展示了她根据陈嘉木建议修改后的设计理念:我想将南岸定位为一个文化生活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街区或文创园区。它应该是一个人们不仅来消费,更来体验和交流的地方。
林岩认真研究着她的构想,不时点头:这个方向很好。不过,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这种体验感,是个技术挑战。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他们深入讨论了设计的各个方面。林岩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特别是关于空间流动性和结构可行性的考量。沈明月则分享了她对文化元素如何自然融入现代生活的见解。
令沈明月欣喜的是,林岩的专业素养确实一流,他能迅速理解她的创意意图,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方案,而不是简单否定或全盘接受。
我有个想法,林岩突然说,起身走向墙边的草图,传统的商业空间通常是封闭的盒子,访客只能沿着预设路径行走。但如果我们打破这种限制,创造一种渗透式的空间体验呢?
他快速在图纸上勾勒出一个概念:不同的功能区域通过微妙的高差和半开放的边界相互连接,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又形成了自然的流动感。
这样,文化元素就不会被局限在特定区域,而是能够自然地渗透到整个空间中。林岩解释道,眼中闪烁着创作的热情。
沈明月被这个想法打动了。这正是她一直在寻找的表达方式——让文化不再是被刻意展示的对象,而是成为空间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
太棒了,她真诚地赞叹,这解决了我一直困扰的问题——如何避免文化元素的刻意感。
林岩笑了:这就是合作的价值。有时候我们需要不同的视角来突破思维限制。
沈明月点头认同。她开始意识到,也许楚子航安排这次合作不仅仅是出于商业考量,更是为了促成一次创意的碰撞与融合。
临别时,他们约定了每周两次的固定会面,并建立了一个共享工作平台,可以随时交流想法和进展。
我期待我们的合作。林岩真诚地说。
我也是。沈明月回答,内心的抵触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专业上的敬意和期待。
离开林岩工作室,沈明月直接前往明月集。一进门,她就看到小郭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