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皇子争斗风波后,魏温婉和萧启稍作喘息,便又投身于改革后续事务之中。然而,后宫和朝堂的夫人们却悄然形成一股暗流,向魏温婉袭来。
皇后生辰将至,宫中大摆筵席,王公大臣携家眷纷纷入宫庆贺。魏温婉作为太子妃,自然也在受邀之列。筵席之上,众人欢声笑语,表面一派祥和,实则暗潮涌动。
淑妃向来与魏温婉不对付,见她身着一袭简约却不失典雅的宫装步入殿内,眼中闪过一丝嫉妒与不屑。她端着酒杯,款步走到魏温婉面前,皮笑肉不笑地说:“太子妃今日这打扮可真是清新脱俗,不过这皇后寿宴,如此素净,莫不是对皇后娘娘有什么不满?”
魏温婉不卑不亢,微微欠身行礼后,微笑着回应:“淑妃娘娘说笑了,温婉一心想着为皇后娘娘贺寿,只盼这份心意能被娘娘知晓。这着装不过是个人喜好,绝无任何不敬之意。”
淑妃碰了个软钉子,心中恼怒却又不好发作。这时,吏部侍郎孙宏的夫人刘氏也凑了过来,阴阳怪气地说道:“太子妃整日忙于朝堂之事,怕是连这后宫的规矩都生疏了。这宫中宴会,讲究的就是个隆重喜庆,如此随意,难免让人说闲话。”
魏温婉还未开口,一旁的礼部尚书夫人王氏也帮腔道:“是啊,太子妃,你可得多向各位娘娘学习学习,别因为这些小事坏了宫中的和气。”
面对众人的刁难,魏温婉依旧神色平静,她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缓缓说道:“各位夫人所言极是,温婉初入宫廷,确实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只是这朝堂与后宫,虽看似不同,实则都是为了江山社稷、百姓安康。温婉在朝堂上,不过是尽自己所能,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出份力。若因此让各位夫人产生误会,还望多多包涵。”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不失谦逊,众人一时间竟无言以对。淑妃见状,又心生一计。
她转头对皇后说道:“皇后娘娘,今日如此喜庆的日子,不如让各位夫人都展示展示才艺,为娘娘助兴。太子妃聪慧过人,想必才艺也十分出众,不如就请太子妃先来吧。”
皇后微笑着点头:“淑妃所言甚是,太子妃,可不要推辞啊。”
魏温婉知道这是淑妃故意刁难,想让她在众人面前出丑。但她毫不畏惧,落落大方地起身说道:“既然皇后娘娘和各位夫人都有此意,那温婉就献丑了。”
魏温婉命人取来一把古琴,端坐于琴案前。她玉指轻扬,弹奏起一曲《高山流水》。琴声悠扬动听,如潺潺流水,又似巍峨高山,在场众人皆沉浸其中。一曲弹罢,余音绕梁,众人纷纷鼓掌称赞。
淑妃脸色铁青,没想到魏温婉不仅口才出众,才艺也如此不凡。她还想再发难,这时,皇帝和太子萧启走了进来。众人连忙行礼。
皇帝看着殿内的情形,心中已猜出几分。他笑着说:“今日皇后寿宴,大家就该开开心心的。太子妃才艺俱佳,不愧是我皇家儿媳。”
有了皇帝的这番话,淑妃等人也不敢再轻易为难魏温婉。然而,魏温婉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未来的日子里,来自后宫和朝堂官妇的刁难或许还会接踵而至,但她早已做好准备,不会被这些困难轻易打倒。
寿宴散场后,魏温婉本以为能稍作休息,可没过几日,麻烦再度找上门。几位朝廷命妇以切磋女红之名,邀她前往尚书府。一进花厅,便见众人早已入座,桌上摆满了精致绣品。
户部尚书夫人率先开口,拿起一幅绣着牡丹的帕子,嘴角挂着一丝似有若无的笑意:“太子妃,听闻您聪慧无双,可这女红之道,讲究的是耐心细致,不知您造诣如何?您瞧我这牡丹,用了十几种针法,耗时半月才绣成,旁人都夸栩栩如生呢。”言下之意,暗指魏温婉忙于朝堂之事,怕是荒废了女红。
魏温婉轻轻一笑,不紧不慢地拿起桌上一块素锦,说道:“夫人这牡丹绣工精湛,令人赞叹。不过女红一道,于我而言,重要的并非针法繁复,而是蕴含其中的心意。就如治国理政,不在于形式华丽,而在于能否真正为百姓谋福。”说着,她手指灵动,开始在锦缎上绣起一只展翅欲飞的燕子,动作娴熟流畅,每一针都恰到好处。
这时,吏部侍郎夫人插话道:“太子妃,话虽如此,可女红毕竟是女子本分。您整日操心朝堂,难免疏忽这些,往后如何母仪天下?”她语气看似关切,实则暗藏讥讽。
魏温婉手中不停,抬眸看向众人,眼中透着坚定:“夫人所言极是,女红是女子本分,可我身为太子妃,辅佐太子、关心朝政亦是我的职责。若能通过我的努力,让天下女子都能安居乐业,有时间钻研女红,传承技艺,这难道不比我一人绣得精美更有意义?”
众人一时语塞,场面稍显尴尬。这时,一直未出声的礼部尚书夫人打破沉默:“太子妃志向高远,令人钦佩。只是这宫廷之中,规矩繁多,稍有不慎便会落人口实,还望太子妃行事多加小心。”她这话看似善意提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