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见以为祁逢要带他们下山,而祁逢却是带着她上山。
“姑娘,我们要跑,不是也应该往山下走吗?怎么还上山呢?”平安已经醒了,霜见手忙脚乱地哄着他,不忘问祁逢。
祁逢从她手里接过平安,学着样子抱在怀里轻轻摇,道:“不下山,我们翻半个山头,往建善寺去。”
小平安倒是喜欢祁逢,慢慢停下哭闹,乖乖地玩着手。
霜见不知道什么寺,但她只是点点头。总之,跟着小姐走就是了,小姐做的,一定有道理。
祁逢和霜见走了很久,走到日照西山,抬头能看见晚霞的时候,她们终于看到一处高飞的檐角。
建善寺到了。
建善寺是幼帝延兴帝登基后,姜太后主张兴办,以彰皇帝仁德。历经六年,建善寺才修建完成。
这三年来,香火不断,不少香客远道而来,只为到这许一个心愿,建善寺也很灵,听闻在这许下愿的香客,有不少心愿成了来还愿的。
至于这些,都是祁逢之前被老妇人罚去另一个山头捡柴火的时候,从那头乡妇口中听来的。
祁逢听说建善寺在北边,翻半个山头就到了,她们可不能这样回京,走不到,也不风光。
所以,得找人帮忙。
走了足足一天,这建善寺,总算是到了。
霜见和她都已经没什么气力,两人搀扶着走,还得去顾着怀里的平安。
等到了建善寺的门口,两个僧人正在门口送香客离开。
瞧见她们两个女子一副疲态,怀中还抱着个孩子,僧人们倒是惊了瞬,忙问祁逢:“施主,你们二位这是?”
祁逢笑得温婉:“麻烦二位僧人,我想找文罗师太。”
两位僧人看祁逢举止从容,也有些思索,须臾,其中一位僧人先道:“施主,请跟我来吧。”
直到踏入建善寺的大门,祁逢才知道,为何这座寺庙,修缮了六年。
建善寺有五层楼高,从山门进去,就瞧见一处放生池,绕过放生池,僧人领着她们从两侧石梯上到二楼。
二楼则是弥勒殿,殿内中间龛内坐着弥勒佛,满面笑容,寓意给众生结欢喜缘。两旁还有一些观音殿,伽蓝殿等配殿。
就见两层,也可以看出建善寺规模之宏大。看来姜太后,当真是十分重视这处寺庙。
霜见这丫头,倒是被殿内的气势唬住,赶忙双手合十拜了几拜,嘴里还念念有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祁逢不禁发笑,轻轻拍拍她的头,提醒她跟着僧人走。
僧人又领着她们过了两层楼,经过了大雄宝殿和观音阁,这才到了说法堂,也就是僧人们讲经的地方。
说法堂放置了不少木椅,供香客和僧人听经。中上方供奉着药师佛,平日里来听经的香客和僧人都会祭拜。
她们到的晚,香客们倒是都走了,只剩一位穿着僧衣的女子仍跪在蒲团上。
祁逢留意到了佛前的香即将燃尽,想必这女子已经跪了很久。
一旁的僧人请她们坐,自己则去轻声与那跪在蒲团上的女子道明缘由。
只见那女子慢慢起身,向祁逢她们走来。
祁逢仍挂着淡淡的微笑,将平安递给霜见,自己已然站起身来。
女子走得很慢,她瞧上去年纪并不大,一身僧衣,手中握着一串佛珠,不施粉黛却清丽无比,眉目都似水柔情,想必就是文罗师太了。
文罗倒是先开口:“不知姑娘找我何事,文罗不见得与这位姑娘相识。”
祁逢还是淡淡的微笑,平静地道:“文罗师太不认得我不要紧,我想求文罗师太一事。”
祁逢说话的时候没有看着文罗,只是看着地上,让人看起来莫名忧伤,文罗莫名有点触动。
只听她轻声说:“我是盛京贺家的孙女祁逢。七岁因身子不好送到乡庄安养,今日月夕,其他乡户都去祈福赶集,而乡庄走水,只剩我们二人逃了出来。”
“我们二人带着个孩子,想起之前乡庄人们说过北边有座建善寺,所以我们就朝北边走,走到傍晚,这才找到这。”女孩子声音淡淡,平静地讲述自己的遭遇,却让人怜惜。
祁逢的目光转向小平安,轻声叹了口气,说道:“这孩子叫做1平安,也是我们乡村一户人家的。大人没跑出来,这孩子跟着我们饿了一天。”
女孩子的目光重新看向文罗,眼神里带了希冀:“我想请文罗师太写一封信寄给京城祁家,我想回家。”
文罗自认不是什么好帮忙的人,可是眼前这个女孩子,是真的有让她起恻隐之心。但她没有马上应下,反问道:“姑娘又是怎么知道文罗在此处呢?”
祁逢只是淡笑,道:“我七岁之前仍待在京城,身为孩童之时,听说过大理寺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