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缝。
他见徐海东进来,笑着招呼:“海东,好久不见啊,最近忙什么呢?”
徐海东坐下,倒了杯茶:“能不忙吗?你是不知道,现在反贪局那边闹得很凶。”
杨光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怎么回事?”
徐海东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杨局,你知道反贪局那个侯亮平吗?”
“知道啊,听说是沙书记带来的人,很能干。”
徐海东摇摇头:“表面上看是这样。不过我今天听祁厅长无意中提起,这个侯亮平在京州的时候,和一个叫赵德汉的行贿商人有不清不楚的关系。”
杨光惊讶地瞪大眼睛:“真的假的?”
“祁厅长说是从北京的老同学那里听来的。”徐海东喝了口茶,“最关键的是,这个赵德汉当时是被侯亮平经手调查的,结果最后只判了缓刑。”
杨光若有所思:“这么说来,里面有猫腻啊。”
“而且,”徐海东继续说,“现在侯亮平在查的李家集团案子,法务总监孙明远就是从京州调来的,和那个赵德汉也有业务往来。”
杨光的眼睛亮了起来:“这个消息可不得了啊。”
徐海东做出一副谨慎的样子:“杨局,祁厅长说了,这种事不好乱说,没有确凿证据不能随便议论同志。
我和你是多年的老哥们,才私下说说。”
杨光立刻会意:“明白明白,我心里有数。”
两人又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分别时杨光拍了拍徐海东的肩膀:“改天一起去钓鱼,带上水产局的老刘,他那里有个好地方。”
徐海东点点头:“好啊,到时候通知我。”
三天后,侯亮平在办公室接连接到了五个电话。
打电话的人都是汉东省内的一些干部,表面上是问候或者业务咨询,实际上都旁敲侧击地提到了赵德汉的名字。
侯亮平放下电话,皱起了眉头。他叫来助手陈海:“最近有什么风声吗?
怎么突然这么多人提到京州的赵德汉?”
陈海是个年轻的反贪局干部,身材瘦削,动作敏捷,一双眼睛总是炯炯有神。
他犹豫了一下,说:“侯局,确实有些传言在传播。
说您在京州时和赵德汉有不正当关系,所以赵德汉案子才判得那么轻。”
侯亮平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简直是无稽之谈!
赵德汉那个案子,我们是按照法律法规办的,材料都清清楚楚摆在那里。”
“还有人说李家集团的法务总监孙明远和赵德汉有联系,暗示您可能有包庇的嫌疑。”
陈海补充道。
侯亮平猛地拍了下桌子:“荒谬!孙明远和赵德汉认不认识我不清楚,但我们查李家集团完全是根据线索和证据来的。”
他站起身,来回踱步,突然停下来问:“这些传言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有头绪吗?”
陈海低声说:“听说最早是从市公安局的杨光那里传出来的,但据说他是从公安厅那边听说的。”
侯亮平眯起眼睛:“公安厅?祁同伟?”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一位秘书走进来:“侯局,沙书记让您立即去他办公室一趟。”
侯亮平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祁同伟这是在给他下套,而现在看来,这个消息已经传到了沙瑞金的耳朵里。
“我知道了,马上去。”侯亮平整理了一下西装,走出办公室。
陈海在后面担忧地看着侯亮平的背影,心想这次怕是要面临严厉的批评了。
与此同时,公安厅的祁同伟接到了高育良的电话:“祁厅长,做得不错,已经看到效果了。”
祁同伟微微一笑:“高书记放心,这只是个开始。”
挂断电话后,祁同伟拿起桌上的配枪,对着窗外的阳光看了看,枪管上映出他冰冷的目光。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