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十一娘细解剑术秘双女童炫技惊元玉
上回书说到,程元玉被韦十一娘救下,带到了云冈之上的小庵之中。程元玉惊魂未定,向韦十一娘询问如何制住强盗、讨回货物。
韦十一娘微微一笑,说道:“我乃剑侠,非寻常之人。那日在饭店里,见您文雅厚道,与其他人的轻薄截然不同,故而敬重您。又见您脸上气色不佳,料想应当有忧患,便故意假说没钱还店钱,试探您的心性。见您很有义气,所以便留了心,在此等候,报答您的恩德。刚才那些鼠辈无礼,我已好好告诫过他们了。”
程元玉听了,不禁又欢喜又敬佩。他从小饱读史书,知道世间有剑术这等神奇的法术。便开口问道:“听闻剑术从唐朝兴起,到宋朝就绝迹了。所以从元朝到本朝,都没怎么听说过有这事。夫人是在哪里学来的这般神奇剑术呢?”
韦十一娘轻轻摇了摇头,说道:“程先生,您这话可就不对了。这剑术并非从唐朝兴起,也未曾在宋朝绝迹。自从黄帝从九天玄女那里接受兵符,便有了这等法术。他的臣子风后习得此术,因此能够打败蚩尤。黄帝深知此术神奇,担心有人乱用,而且上帝立下的戒律十分严格,所以不敢大肆宣扬。只是挑选一两个诚实笃厚的人,口传心授。故而这法术虽未失传,却也没有广泛传播开来。后来张良招募力士刺杀秦始皇,梁王派人刺杀袁盎,公孙述派人刺杀来歙、岑彭,李师道派人刺杀武元衡,所用的皆是这等剑术。此术既然不易轻易得到,唐朝的藩镇羡慕仿效,极力延请有奇特踪迹的人,一时间贪图利益之人,不顾好坏,都来为他们所用,所以才只说唐朝有这种事。却不知那些人,其实是触犯了上帝的大戒,后来都遭遇了惨祸。所以那时先师再次重申以前的戒律,大致是:‘不得随便传人、随便杀人!不得替恶人出力、害善人!不得杀人而居其名!’这几条戒律最为重要。所以赵元昊派的刺客,不敢杀韩魏公;苗傅、刘正彦派的刺客,不敢杀张德远,也是怕触犯前面的戒律。”
程元玉听了,心中疑惑未解,说道:“史书上说黄帝与蚩尤作战,并未提及有法术;张良招募的力士,也没说有法术;梁王、公孙述、李师道派的,都说成是强盗,怎么能说是法术呢?”
韦十一娘耐心解释道:“您有所不知啊!这正是我们所说的不居其名。蚩尤生来便有奇异的相貌,且怀有奇特的法术,岂是靠寻常战阵就能战胜的?秦始皇身为万乘之主,随从护卫众多,何等威严?况且秦朝法令森严,谁敢轻易刺杀他?又有谁能刺杀了他还能全身而退?至于袁盎,官居皇帝近侍;来歙、岑彭身为大帅;武元衡位居宰相,有人能从万众之中,直接在皇帝车驾下杀害他们,若没有神奇的法术,又怎能做到?而且武元衡被杀时,连颅骨都被取走了,当时那般匆忙之中,谁能有这样的闲工夫?史书上原本说得很明白,只是您没有仔细研究其中的意思罢了。”
程元玉又问道:“史书上记载的刺客,想必正是这种法术?至于荆轲刺秦王,说他剑术不精,那前面那几个刺客,大多是有法术的了?”
韦十一娘摇了摇头,说道:“司马迁这话可不对。秦朝确实无道,但也是天命所归的真主,纵然有剑术,又怎能轻易使用?至于专诸、聂政这些人,不过是因为义气所驱使,是有血性的好汉,原本并无法术。像这样都叫做剑术,那世上拼死杀人,自己也不能保全的,难道都是有法术了!”
程元玉接着问道:“那昆仑摩勒怎么样?”
韦十一娘说道:“这就显得粗浅了。聂隐娘、红线才是精妙绝伦。摩勒用形,只能穿越险阻,展示他矫健的身手。隐娘她们用神,其中的玄机玄妙,鬼神都难以窥视,针孔可以穿过,皮囊可以隐藏,瞬间千里,往来无踪,怎能没有法术?”
程元玉又问:“我看《虬髯客传》,说他把仇人的头拿来吃了,剑术也可以用来报私仇的?”
韦十一娘正色道:“并非如此。虬髯客的事,不过是寓言,并非真实。就算是报仇,也要分是非曲直。如果错在我,也是不敢用法术报仇的。”
程元玉又问:“假如剑侠所说的仇人,什么样的最为严重?”
韦十一娘神色严肃,说道:“仇人有好几等,皆非私仇。世上有做县令的,虐待百姓,贪污受贿又害人性命;有做上司的,作威作福,专好谄媚奉承,反而陷害正直之人;有做将帅的,克扣军饷,不勤于军事,败坏边疆;有做宰相的,培植亲信,专门陷害异己,使贤良和奸邪颠倒;有做考官的,私通关节,收受贿赂徇私舞弊,黑白颠倒,使无才之人侥幸,有才之人受屈,这些都是我剑术一定要诛杀的!至于舞文弄法的狡猾官吏,蛮横霸道的土豪,自有刑法处置他们;忤逆的儿子,负心的人,自有雷神惩处他们,不关我的事。”
程元玉说:“前面所说的那几等人,不曾听说有明显被刺客剑仙杀戮的。”
韦十一娘笑道:“怎能让人知道呢?凡是这类人,杀他们的方法不止一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