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18 这辈子不曾见过的料理 (1/2)

面粉。

细腻如雪。

清水。

干净透亮。

只见,楚阳他先是轻轻舀起一捧面粉。

手腕微转,那面粉便如细沙般缓缓滑落,均匀铺满了整块案板。

之后。

再拿起一只古朴的陶瓮。

缓缓倾倒出清澈的凉水,水流细密而均匀。

与面粉相遇的瞬间,仿佛唤醒了沉睡的谷物之灵,空气中顿时弥漫起一股淡淡麦香。

楚阳,双手并拢,十指灵巧地穿插于面粉与水流之间,开始了他的和面!

……

按压!

揉搓!

折叠!

双手覆上那团面絮,轻轻揉捏。

每一次动作,既有力又不失细腻,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恰到好处。

随着楚阳双手的翻飞。

原本松散的面粉,渐渐凝聚成形,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

于是,他继续调整着面团的湿度与硬度,时而加些水,时而撒些面粉,直至面团达到他心中最完美的状态:

不过于湿粘。

也不过于干硬。

而是,呈现出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

然后继续用这种办法,用三种颜色的蔬菜汁和出不同面团。

再用保鲜膜将装有水面团的容器封严,放在温度稍高的房间中发酵。

房间温度在20C以上,以确保面团能够充分发酵。

最后,直到面团体积增大到原先的2倍左右,内部出现蜂窝状空洞,老面便是做好了。

……

“这种面团发酵法,我记得……”

薙切真凪,在看到楚阳竟是采用自然发酵法,不由陷入了沉思。

天朝西晋时期,明确出现了发酵面食的记载:何曾对发酵面食有极高的要求,即“蒸饼上不坼十字不食”。

显然,那时的发酵面食,已经非常讲究和成熟。

其后在《齐书》中,出现了“面起饼”的相关记载,则是典型的发酵面食:

轻高浮起、炊之为饼。

而随着小麦的普及,更是让面食发酵的做法逐渐兴起。

例如,宋代程大昌写的《演繁露》记载了发面的具体过程,即“起者,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

应该讲,千年老面这一说法。

实际上是对古老而传统的面食发酵方法,一种形象描述,并非真的指面团已经存放了上千年!

传统的发酵方法,主要依赖于自然发酵的菌种。

也就是所谓的“老面”或“面引子”来发酵面粉制作面食,如馒头、包子等。

……

“原来如此。”

“天然面引子,跟科技化的工业酵母粉相比。”

“会通过更多次的发酵,让其内部不仅存在着大量的酵母菌,还会产生酸性物质的乳酸菌,以及其他的益生菌。”

“而在蒸制的过程中,各种霉菌都会被高温杀死,不过酸味是去不掉的。”

“所以得用到食用碱,中和酸味。”

“酵母粉,则是纯净的酵母,没有乳酸菌等其他益生菌参与发酵。”

“因而,尽管做出来的馒头包子一样暄软,但是味道单薄!”

略加思索,薙切真凪便是灵光一闪,很快就明白了楚阳采用自然发酵法的用意。

……

事实上。

酵母和老面,都是一样东西。

都是用菌发酵,区别就在于载体不同罢了!

“用千年老面,来制作包子吗?”

薙切真凪,眼里适时露出兴奋讶异和期待的神色

毕竟楚阳真正强大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奇迹般的将许多普通食材,变成了一道道能够征服神之舌的美味佳肴!

炒饭。

米粥。

包子。

锅巴。

这些东西,都是日常小吃。

甚至路边的小摊贩和饭店,你都能随处可见。

然而在楚阳手中,恰恰就能变成了彗星炒饭、彩虹粥、黄金开口笑、四神海鲜八宝包等等诸多神奇的料理!

“到底是什么样的包子呢?”

真凪,难免期待着。

……

鲍鱼提前泡发好。

将半斤的排骨,半只老母鸡,五个鸡爪,一小块的金华火腿,三颗干贝,一个烧鹅头,进行小火慢炖。

龙虾排尿,除腮,去虾线,去头去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