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烈烈除奸佞清君侧的二次革命。
在外政上无所不能的康熙在内部改革方面遇上了瓶颈。康熙执政的根基是满人,而改革则是动满人的利益,因此改革一定程度上是自挖根基和自掘坟墓。
不过他不急,能成为千古一帝不是吃素的,他的做法是拿时间换空间,先慢慢发育,蹲苗壮骨,长个子长力气,要做事长大了再说。为了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康熙一方面大吃营养品,人参鹿茸吃的每天流鼻血;另一方面注意养生,和一群专家一起研究了养生“十二诀”“十八法”等门道。
康熙最不缺的就是时间,8岁登基时朝中大员已经都是些半老头子,而老家伙们经历了长年战争,身体早已经被掏空,会很快变弱或死亡。而康熙准备活个大岁数,跟朝中的老家伙们耗,不需要动手处理便能耗死这些老家伙。
当然了,不采取激烈措施不代表消极等待,康熙量力而行,随着势力增长开始跟老家伙们打太极,在保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尽力推行新政,前虚后实左推右沾,一方面对反对势力吹毛求疵,找各种借口清除异己抢班夺权,一方面培养了以多隆为代表满人新势力,更是大力培养了以韦小宝为代表的汉人势力,最终清洗掉一切反对者,绝对掌握了权力,完全摆明了家庭中的叔叔大爷哥哥弟弟。
摆平了满人后,康熙继续出招试图摆平汉人。
这时清朝廷虽然换了几任皇帝,不过距离满人入关也就是二三十年,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的血腥还没散尽,百万汉人军民的尸骨犹存,曾被铁蹄践踏的村落不见人烟但见蔓草,风吹残垣断壁的声音如在轻声抽泣,人们还未从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悲痛中走出来,国仇家恨难消,血债累累难忘,不仅暗地里有人消极怠工、憎恨社会、阴阳怪气,各地仍有不少股反抗势无谓挣扎困兽犹斗,旧坟之外又添新冢,怨怨相报没完没了,许多汉人在脚底板上刻字明志,心心念念想要反清复明。
在这种情况下,尽快改变思想、扭转三观、消除仇恨已成为当务之急。事实不可以改变,但结论可以改变,“公理和正义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掌握了强权便能占领舆论高地,掌握了话语权便可以有效地开展诛心教育。诛心没有失败的说法,一次不行两次,一天不行两天,便是诛不了心也恶心死人,只要抱着“不管你信不信我都认为你信”的态度一直念叨,大多数人不机密且善忘,迟早会被洗脑同化的。
康熙从小学的是帝玉之术,不但人才溜溜的好,还会当溜溜的家,在思想教育方面更是个懂王,他从软硬两方面同时下手,狠抓舆论引导工作。这时开展工作已经不需要扭扭捏捏,不需要斗智斗勇,好勇斗狠即可,他的依仗是对国家机器的完全掌控。
硬的方面,对那些有一定影响力号召力、但与朝廷三观不统一的文人,康熙忍痛将其定义为反动文人,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方式让其闭嘴,如凌迟、抄家灭族、发棺戮尸、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十六岁以上者将被立斩、十五岁以下者及女眷将发边或作功臣奴仆等方式,杀鸡骇猴以儆效尤,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那些不怕死的文人们因不愿亲人家人受到牵连,最终都不得不闭嘴。
软的方面,康熙派出了御用文人抛出以下论点:冤家易结不易解;只有忘记仇恨才能面向未来;和平发展是世界永恒的主题;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君子量大,小人气大;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宽容比惩罚更让人害怕;伟人有两颗心,一颗流血的心和一颗宽容的心等,总之一个意思:我可以民族主义而你必须国际主义不能,我可以杀人但你不能报仇,就让我对你的伤害随风而逝吧。
康熙鼓励大家放下狭隘的民族情绪和种族主义,树立正确历史观,鼓励汉人抛开偏见放下包袱忘记仇恨面向未来,与满人一起为全国人民为体福祉奋斗,共同建设满汉命运共同体。
当然康熙也不光练嘴,除了舆论引导感情沟通,康熙还给汉人准备了大杀器:利益。康熙开出优惠条件,营造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氛围,为汉人成长成才开辟了“博学鸿儒科”等绿色通道,为汉人出仕创造了一切便利条件。
为充分挖掘人才,康熙将人才挖掘工作重心下移,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加强干部KPI考核中的人才培养使用比例,安排各地政府对管辖范围的人才过筛子,为务求做到野无遗贤,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当然了在此过程中,对那些不怎么配合的前明文人,康熙也不在意用些不太光明的手段,绵里藏针,软中带硬,软硬兼施逼人就犯。
软硬两手一起来,康熙给世人的感觉一会儿是慈祥长者,一会儿是杀人狂魔,有点人格分裂或者说是性格分裂。
其实二者互相统一毫不冲突,雄才大略的帝王们都有两面性,恋善亦恶,亦正亦邪,佛、魔、人三位一体,无缝对接。
至于我佛不杀人是世人对我佛的误解,真当我佛不会杀人或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