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曹雪芹两位文豪在描述艺人学习的情节时都引用了《牡丹亭》这一节,显然不是巧合,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正如秀才们学《论语》一样,《牡丹亭》是艺术工作者的必修课;二是这折戏太妙了,是少女思嫁的经典桥段。
李香君听苏昆生教授《特丹亭〉》是一节公开课,青楼老顾客——李贞丽的粉丝——退居二线的县长杨龙友也前来听课观摩。
杨龙友坐在李贞丽坐在一旁,漫不经心没滋没味喝着茶水,有一搭没有搭跟李贞丽聊天吹牛,听着曼妙悠扬丝的竹管弦和李香君莺啼燕啭,贼流流的眼睛不断在李贞丽和李香君二人身上来回上下打量,净往不该看的地方看。
李贞丽眼见杨龙友不老实,放下手里的瓜子,拿扇柄戳了戳杨龙友,喊道:“喂喂喂,眼睛往哪看,再敢看信不信我把你的眼睛戳瞎?”
杨友友没了被抓形现的难为情,小声笑着道:“女为悦已者容。你们打扮这么漂亮,我若不看,岂不是浪费了你们的一番苦心。还别说,也只有你这样的极品校长,才能带出香君这样的极品学生。”
一句话同时夸了两个人,李贞丽心里高兴,微嗔道:“胡说八道,我就一半老徐娘,少拿我跟小姑娘比。好好喝茶吧,我可以拿我们这里最好的茶叶来招待你,这还堵不住你的嘴?”
杨龙友笑道:“孔子在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在你们这里享受音乐,我哪能喝出茶水是什么味。”
李贞丽听了掩嘴一笑:“你还真敢跟圣人孔子相提比论。不过不是跟你吹,在我们这里的声乐确实是全国最佳。”
杨龙友笑道:“深有同感。此曲只应天上有,来了你们这里总感觉是到了天上人间。如此良辰美景佳人如玉,若是我还想着口腹之欲、你的茶叶香不香,只怕你还会怪我老杨是牛嚼牡丹不解风情了”。
二人这里聊的高兴,在一边上课的李香君却不在状态,显然是走神了。走神的原因很简单: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杜丽娘读《关雎》尚且走火入魔,李香君学《牡丹亭》走神不是什么怪事,她一会儿痴痴傻笑,一会儿长吁短叹,一会儿面无表情盯着窗外,感觉好像和春天有个约定。
苏昆生正在沉浸式教学,迷着眼睛唱着曲本给香君示范,唱到高兴处还耍了几个花腔,一曲终了,回味了陶醉了一番,孤芳自赏了一阵睁开眼睛,忽然发现李香竟然没有听他教学,当下不禁大怒,喝道:“李香,干什么呢?请注意课堂纪律。我在上面费了这么大的劲,你在底下一点反应也没有,将来肚子里没东西可别怪我。”
李校长正跟老帅哥聊得开心,听见这么一嗓子大吼,回过神来,顺着苏昆生的目光,发现了正在开小差的香君,当即沉下了脸道:“李香,不上课你干什么?”
见校长和老师都不高兴了,李香君知道做错了,不过嘴上不服,小声嘟囔道:“先生教的这点东西我们启蒙教育时便学过,耳朵都听得起了老茧了。本来我上课前挺精神的,先生这一讲课,我的瞌睡劲马上来了。”
一听这话,李贞丽更火了,道:“哟,看来你是学成了。太好了,这样吧,要不你上去讲课,让苏老师和杨县长听听?”
苏老师接着说:“你以为你在给谁学?你不是为我读书,也不是为你父母读书,你是为自己读书。你不学我工资照拿”。
见校长和老师真发火了,李香低头不敢言语,双手捏着衣角。
杨县长连忙过来打圆场,对着李贞丽和苏昆生道:“好了好了,孩子哪有不淘气的,真要都自觉了还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干什么?”接着又转向李香君,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啊,艺人当自强,行行出状元,想要逆天改命必须努力学习艺术。不管你有多自信,也无法改变咱们烟花女的命运,只有刻苦钻研业务才能吸引男人。你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无止境,仍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见李香不语,李贞丽语气也缓了下来,对李香君说:“批评你也是为你好。现在你也许会恨我,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我的。”
听了众位长辈谆谆教导,香君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去掉了自满情绪,端正了学习态度,向几位长辈欠身赔礼,又又唱了一段,虚心请去苏昆生指点,精益求精钻研业务。
看着教学秩序恢复,杨县长又听了一会儿课,继续跟李贞丽闲聊,他充分肯定了苏教授的教学水平,重申了对李院长大力支持的这一原则,同时表达了对了对香君发自内心的赞美:“名师高徒,国色第一,聪明可爱,唱、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造诣,我相信她将来定会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青楼工作者。”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