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青楼女子是艺人,青楼自然是艺校,而青楼负责人则是妥妥的校长。前面提到李香君所在艺校的校长名叫李贞丽,因此我们可以称李贞丽为李校长。
名师出高徒,能教出香君这样的学生,李校长显然也不是一般人。
说起校长一词,人们非常容易联想起专家、教兽等经常上热搜第一条的衣冠禽兽斯文败类们。这绝对是错觉,绝大多数的校长都是好人,包插本文的李贞丽也是个好人,体健貌端无婚房无不良奢好。
李贞丽年轻时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人长得漂亮,艺术造诣也很高。后来人老珠黄,及时转型发展干起了教育,将自己多年的青楼工作经验无私传授给了年轻一代。
为提高办学质量,李贞丽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创建特色一流民办学校”的理念。她不惜重金投入,加大师资力量,高薪聘请了当时著名音乐家苏昆生来校任教,聘请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柳敬亭为客座教授等。在李院长的带领下,其开办的青楼质量逐年提高,人才辈中,其中的李香君、寇白门占了“钱塘八艳”中的两个名额,连丑角郑妥娘也为后来的皇帝福王表演,其艺校解散后大部门演艺人员被弘光朝廷成建制接收,搭建了国家剧院的基本班底。由此可见李贞丽艺校办学水平之高,完全超过现在的北影、央戏、中传等高校。
李贞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豪爽。她经常与一群男人在一起疯玩,巾帼不让须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曾有一次和一群男人豪赌,一夜之间赌输千余两银子。连赢的人都麻了,觉得不好意思,李贞丽却言谈自若,挥洒如意,一副千金散尽还复来、径取沽酒对君酌的样子,惊呆了身边的小伙伴们。
这样的性格与大家平时所见三从四德的小女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没人愿娶她回家过日子。但不得不承认,李贞丽这样姿容妖冶、作风开放、挥金如土的女人,对任何一个男人都有着强大的杀伤力,比如我们前面提过的陈定生便与李贞丽关系暖昧。
作为专业人士,李贞丽很清楚怎样才能“三句话让男人为我花十八万”,不过她不会下贱到去伤害真正爱她的人,相反她去努力理解和支持她的男人。她懂男人,不懂政治,不过这不影响她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因为爱着陈贞慧的爱,因为梦着陈贞慧的梦,她跟着陈贞慧热爱复社,痛恨阉党,并将这种价值观传授给了她的学生。潜移默化之间,李贞丽艺校成了复社成员的聚集地和复社思想宣讲团,她的学生都成了她的同志,师生关系也因共同的理想和爱憎而更加融洽。
凭借高超的艺术水平、教育水平和人品道德,李贞丽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并获得“秦淮八艳”荣誉证书。
《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李香君第一次露脸,是在艺校接受李贞丽和苏昆生教育的小片断。
苏昆生,男,音乐家,戏曲家,知名教援,进步民主人士。因羞于为阮胡子服务,他毅然放弃了阮胡子曲艺团的固定工作,到了李贞丽的艺校当老师。
这节课苏老师讲授的是传统经典戏曲《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两折,大致情节是:女主官宦小姐杜丽娘听老师讲了一篇《关雎》后春心萌动,无心上课,到花园游玩,见到鸟语花香,蝴蝶成双,深感红颜易老,春闺寂寞。游园累了后她在一处小憩,不觉沉睡,梦中碰见了男主人公柳梦梅,二人自来熟,一见钟情豪放了一回,直到杜母前来惊醒,一场春梦了无痕。
这个故事比较离奇,杜丽娘本是个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好孩子,让她心猿意马想入非非的竟然是一篇《关雎》。《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孔子对《诗经》的评价为“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样一篇无邪的作品竟然引起了杜丽娘的邪念邪火,可见杜丽娘本身还是有一小丢丢的邪恶。
《关雎》为什么会引发杜丽娘的邪念?因为“关关”二字并不是相声词,而是动词,描述一个不可描述的动作。
当然这里的邪恶并不是贬义,而是指人性,即封建礼教对杜丽娘的束缚无法让她泯灭掉与生俱来的男欢女爱的人性。这份人性一直为少男少女追求和歌颂,比如贾宝玉曾把《西厢记》《牡丹亭》等关于爱情的闺房禁书偷偷拿给林黛玉看,林黛玉羞羞答答连羞带臊看完后觉得“口齿留香”,并且后来林黛玉无意中发现,端庄贤淑的薛宝钗竟然比她看的还早、经典片断比她背的还熟!
《红楼梦》中这一章名字叫“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明确将牡丹亭列为“艳曲”,可见作者表面上对它的鄙视和暗地里对它的喜爱。
《桃花扇》描述苏昆生教授李香君《牡丹亭》时只提到了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了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看过《牡丹亭》的人不多,但见过这句的人不少——《红楼梦》贾府的私人文工团中芳官、龄官等女演员学戏时也重点学习了这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