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十四章 目极山海 (1/4)

1

自从上次小聚之后,我们的生活也逐渐地步入了正轨。盛明明回到章丘,继续在他们医院临床实习,短暂的告别也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相聚。能能他们休考研假的同学们也回到了科室里,让原本有些冷清的房间一下热闹起来。

曾经下午空闲时我会坐在休息室后排的椅子上翻看相册,看一看在学校里的时光。初次报到时的自我介绍,第一次班级聚餐,辩论赛,最多的还是在宿舍里几个人疯玩打闹的场景。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不同的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各怀心事,或者说,各怀鬼胎。

十二月的大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像是2021年一样。还记得2020年的元旦前夕,我们和付源他们两个寝室相约一起去火锅店庆祝。吃饱喝足也不急着走,坐在火锅店里一边打游戏等待着跨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

时针指向十二点,满堂的顾客互道新年快乐。那一刻没有地位差距,没有爱恨情仇,只是一种单纯的祝福。现在回想起来,我还能记得结账走出火锅店的时候正巧有一片雪花落在我的头顶。昏黄的路灯下雪花飞舞,晶莹得像是一场不愿醒来的梦。

相较之下,今年的跨年显得有些冷清。明明身在章丘,照片里他伴着一场雪在章丘深夜的街头闲逛,呼出一口哈气,盘旋而上直至消失在路灯昏黄的灯光里。付源和田哥各自回了家,看朋友圈里满桌的菜肴倒是令人羡慕,只留下我和日成两个外地人独守空房。

不过我们倒也没那么惨,日成买来他最喜欢的卤鸭货,我准备好啤酒和炸鸡。我们窝在宿舍的小房间里,静静地听窗外风吹过枯枝的声音——干枯的树枝也会在来年生长出新的枝芽。

实习进行到现在,已经小半年了。我也逐渐适应了这份工作,至少已经可以分得清学生时期和医生时期的界限。是的,我现在是医,不是学。

如果说三楼检验科的形容词是繁忙,那急诊的形容词一定是焦虑。

“呼啸而来的警灯带来如风中残烛般的生命,我不断地奔跑只为了那一线微茫的生机。”

在付源的朋友圈里,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他比我早两轮去急诊,而这段话正是他到急诊第一天写下的。

现在,也终于轮到我要亲身体会这样的生活了。

坦白讲,我有些害怕急诊。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压抑的氛围和紧张的工作,更是因为我害怕看到家属的眼神——绝望的,空洞的,甚至是心怀鬼胎的眼神。

“我觉得,太有共情能力的人不适合这里。”

到急诊的第三天,急诊科的山海老师就这样直白地对我说。

我沉默。

因为我知道,他说的是实话。

曾经我和付源开玩笑,等他死了不要埋在我旁边。他问我为啥,我说怕你偷吃我贡品。换来的是他的一个大大的白眼:

“狗东西,死了还这么护食。”

可是在急诊真的见过那些为朋友号啕大哭的人,那些为亲人跪地祈祷的人,甚至是那些神色冷漠的人时,我实在是无法说服自己冷漠理性地看待这一切。

人非草木,孰能无心。

“敬威,MCV是什么意思?”

帝迈血球仪前,山海老师指着屏幕上的血常规报告单提问我。山海老师可以说是急诊科非常有地位的一位老师,圆滚滚的身材,却和他严厉的性格大相径庭。

他会突然提问某一个知识点,若是答不上来,等待着的将会是严厉的批评,臊的人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然后结合他自己的工作经验,细致地讲解这个知识点。

坦白讲,刚接触他的时候觉得他实在是不近人情,也并不适应与他的相处方式。可是接触后才发现,原来严厉的他在背后也有心细如发的一面。

比如他会因我粗心导致的操作失误大发雷霆,可是在气消了之后也会悄悄地塞给我十块钱,然后傲娇地说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这钱你拿去买杯奶茶喝。

“平均红细胞体积。”

“单位?”

“额……微升?”

我尴尬地挠了挠头。

果不其然,山海老师抬头看了一眼我,瞬间我就知道自己并没有回答正确。

“是飞升。回去好好看看书,别犯这种低级错误。”

我点点头,还好戴着口罩,不然病患会看到我的脸红得跟花牛苹果似的。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缩写是什么?”

山海老师又猝不及防地抛出一个问题。

“MCHC。”

这次我回答得很坚定,山海老师也冲我点点头。

“嗯,这个倒是记得清晰。你来看看这个血常规报告,看出什么了么?”

山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