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2章 求职亭长 (1/2)

赵陵乡位于真定城西南二十余里处,县吏往返自不是步行,车马早已备好。

赵云兄弟早知今日行程,亦有安排。

两辆车马沿着官道,卷起一路烟尘,并排往真定飞驰而去。

从午及未,一个时辰刚过,他们就来到了真定城外。

入了城门,县吏之车马当先,在前引路,往‘官寺’而去。

其实赵云兄弟于城内闾里也有一处院宅,位在城西,为其父早年置办耳。

汉承秦制,城市的布局大同小异,基本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黔首百姓的居所,称为“闾”。

一是商业活动聚集区,称为“市”。

再就是“官寺”了。

“官寺”一般分部在城的西北角或东北角,有独立的城墙,可视为内城。

真定县的“官寺”就在东北角。

当然,像常山国“国都”元氏这样的城市,还会有“王城”、“候城”存在,如皇宫之于洛阳一般。

曾经,真定城中也有这样一座“王城”,这已是前朝往事了。

车马穿市经闾,径向东北,于两根桓表间停下。

这桓表耸立,高大显目,一派庄严模样,却是“官寺”到了。

二县吏领着赵家兄弟跨门进院,礼送至偏厅,嘱其稍待后,自去向县令禀报复命去了。

兴是运气好,县君正得空闲,不过片刻,赵云二人就被引到县君的住所。

这是一个独立的院落,院门守有吏卒,内里座有奴客,颇显森严。

县吏于门外道:“禀县君,赵家贤昆仲到。”

“进。”

一个略显尖细声音从厅内传出。

赵云二人去履置剑,恭谨入内。

但见一头戴高冠,身着官服,配印挂授的男子跪坐于正榻之上,以手抚须,正笑眯眯的上下打量着他们。

其年约四十余,须发颇长,看起来是有意蓄积的。

不过长则长矣,更显稀疏,也不飘逸,并不美观。

只是,显然他并不这么认为,时刻以手抚须,像是在炫耀。

“草民云、勉,拜见县君!”赵云兄弟伏拜在地。

“贤昆仲何其多礼。”县君好似提着嗓子:

“常听臧公盛赞司马赵君,恨不能相逢,今日见你兄弟二人,足慰矣。”

“快入座,入座。”声音尖锐又短促。

县吏将赵云、赵勉引到右侧坐榻后,躬身退了出去。

赵勉拱手:“当不得县君盛赞。”

赵云询问道:“听闻臧公复起,再得朝廷重用,现居何职啊?”

“然也,臧公现为长水校尉。”县君朝右拱手,随后又不平道:

“不过当今朝堂,阉宦当道,卖官鬻爵,一郡守就是二千万钱,不然以臧公之才,怎能不当显职?”

“就是我这个小小县令......唉,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县令略一感慨之后,话题一转,问起赵家兄弟的年龄表字,家户人口等闲杂情况。

又提到,他同赵摄都曾为臧公麾下,年岁又相仿,可对赵家兄弟,厚颜以贤侄称之。

东拉西扯一会,赵云兄弟不由面面相觑,今个召他们前来,就是为了聊这些家长里短不成?

显然不是。

幸好他们早有准备,各从腰间摸出一个布兜,起身呈到县令塌上。

县令以手拨弄,发现各有黄灿灿的金饼十枚,随即盖上,勃然作色道:

“贤侄这是何意,欲要置我于不仁不义之地呼?”

“世伯多虑矣。”赵勉笑道:

“一者,自世伯赴任本县,不弃我兄弟草莽,三月三请,多有照料,我等岂是不知感恩之辈?”

“再者,世伯主宰县里后,夏种假种,抚慰罹患孤寡多矣,满县黔首称之,我等虽是小家小户,亦不愿世伯专美于前也。”

“贤侄知我心!”县君闻言,面色稍霁,起身捉赵勉手道:“观贤侄满腹经纶,读书几何?”

赵云心道:“干货来了!”

赵勉应道:“《毛诗》、《尚书》、《周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皆有猎涉,尤善《尚书》。”

“可有师承?”

“未有,自研也。”

“自研不易,却胜在见解独到!”县令略一沉吟,指赵勉道:

“在我上任之前,臧公听闻你兄弟丁忧期将满,就对我说,让我酌情征辟一人,定是一大臂助!说得就是你啊。”

又道:“日前我将主薄张修武调任功曹,现下正空有主薄一职,子勤贤侄可有意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