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1章 赵家兄弟 (1/2)

光和六年,即公元183年。

七月末,骄阳似火,烤炙着冀州大地。

常山国真定县,赵陵乡东,赵家陵地的西南角,座有一间草庐。

草庐不甚大,墙壁、房顶打了不少补丁,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雨。

草庐对面修有一处坟茔,以方石砌就,不算大也不算小,很是干净整洁,明显有人常打扫。

两侧的松柏已如盖,宛若门神般守护着此地的逝者,寄托着后人的哀思。

高大的墓碑上,刻有篆书:“显考赵公讳摄字公威,显妣柳氏讳翼字贞羽。”等字样。

更有文曰:

“将军讳摄,字公威,常山真定人也。

其先出自帝舜,赐赢伯益,传至先周,有造父者,善御车马,穆王招之,受封赵城,因之为氏,即其后也。

...

胡寇犯边,将命威出,逐之千里,天不假年,享年四十有二,以熹平六年七月壬子日卒。

贤妻悲怮,旬月而随,享年三十有八,以八月戊辰日卒。

其辞曰:......”

碑前跪有二人,披麻戴孝,衣版当立,形容枯槁。

正是赵云、赵勉兄弟。

赵勉絮絮叨叨的摆弄着瓜果时蔬,汤酒贡品:

“阿父放心,听闻臧公又被朝廷征用了。”

“现在的县君视臧公为举主,上任半年来,已托县吏召了我和阿云三次,想来,应是要辟用我们的。”

“阿云也长大了,身量比我还要高些,若是你们还在,该是正操心着给他定亲事的吧。”

......

赵云略显沉默的取来酒樽四枚,将之满上。

“咳、咳咳!”

许是念到悲处,赵勉剧咳起来。

赵云忙跪行到其身侧,轻抚其背:

“大兄少说两句,快些把身体将养起来,父母亲泉下有知,才是欣慰。”

“要说亲事,夏侯家姊可是等了你五年有余了!”

赵家兄弟,父母先后辞世,这一守孝就是六年。

这六年他们吃在草庐、住在草庐、睡在草庐。

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更不用说娶妻生子了。

如此六年,就是铁打的汉子也遭不住啊。

史上记载赵云家兄去世的很早,可能就和此有关。

眼见过了午时,二人再次对墓叩首,各饮一杯酒后,敬樽洒之,如此再三,算是完成了长达六年的丁忧。

赵云扶着赵勉来到草庐前,透过大敞着的门扉,瞧见仆从正忙着收拾那墙边堆积如山的竹简书卷和兰锜上那浑铁银枪、宝雕弓、环首刀等,心中不由慨叹: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已来到这个世界六年了。”

“这些年倒也过得顺遂,算得上习武不倦,读书不缀了。”

只是偶尔想到那滚滚大势的历史车轮不断碾压而来,使他不免有些忧虑。

他觉得,历史上的赵云出世太晚,错过了黄巾之乱和讨董之战这两个建功立业的黄金期。

也或许是出身较低的缘故,总之在此期间没有搞出啥名堂。

直到八年后,“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和“白马将军”公孙瓒争夺冀州,才被郡县推举,率领义从追寻“仁政”之所在,选择了公孙瓒。

不过并没得到公孙瓒的重用,一年后因兄丧归家。

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当时依附公孙瓒的刘备,找到了真正的“仁政”所在。

之后又是八年的沉寂。

直到官渡之战时,才正式追随了刘备。其后刘备军小胜了夏侯惇、于禁一场,就被刘表摁在了新野这座小城,一待又是八年!

八年八年又八年,人生能有几个八年!又能有几个二十四年?!

所以,他决定要主动出击,定要活出个不一样的未来!

路过陵地中央,有几个墓修葺的甚是高大奢华,尤以“南越王”赵佗墓为最。

“南越王”赵佗,那是横跨秦汉的人物。

其被始皇帝嬴政派往岭南不久,中原就乱了起来,各方英豪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岭南自成一派,所以他就在这里扎了根,建立“南越国”,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被教员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

不过赵云知道,这个墓同他父亲的墓地一般,只是衣冠冢。

真正的赵佗墓和他的“南越王”称呼,一同留在了五六千里外的交州了。

另外几个墓却是实打实的赵佗先人之墓。

前朝文帝为了和当时自称“南越武帝”的赵佗缓和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