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十七章:同室操戈 (1/3)

此情此景用火上浇油来说最合适不过了,本来袁军就打的很艰难,在看到张郃举动后更加不想打了,于是有人开始掉头逃跑,一个人跑,就有两个人跑,两人跑就有三个人跑,袁军就犹如多米诺骨牌那样起了连锁反应,开始全线崩溃。

张郃带来的影响确实很坏,但只要袁绍肯站出来说一些鼓舞人心的话,激励一下大家,相信还是能够稳住一部分人继续战斗的,但在袁绍看来,保命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兵没了可以在招,仗输了可以再打,但自己没了那就真的没了,显然在权衡利弊这方面他永远都处于极为理智的状态。

于是袁绍果断抛弃了那些为他出生入死的士兵,和长子袁谭乘坐快马,率领八百骑兵夺路而逃,这时曹军开始全面反攻,看到袁绍逃跑自然也没打算放过,相比于杀小兵,还是抓到敌方主帅的功劳更大一些,可他们的希望注定要落空了,袁绍早已提前派人在黄河岸边备好了船只,在到达后没做一刻停留迅速溜上了船,没给曹军任何机会,还好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袁绍属下沮授就因为上船不及时被他们逮了个正着。

最搞笑的是,沮授被抓后,还大声辩解:“我不是投降的,我是被抓住的。”被俘的还敢这么嚣张,曹军真是头回见,要不是上面有规定不准虐待俘虏,就沮授这种表现,肯定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

此时,曹操回到了官渡,看到自己阵营没有大碍,便松了一口气,在返回的路上,当他听到袁绍进攻的消息后,无数个可能从他脑海中划过,作为主帅,他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来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结果来看,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将士们不仅坚守住了阵地,还在曹洪等人的带领下找准时机把敌方打得大败,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作为战争的胜利者,曹操收获颇丰,除了袁绍没来得及带走的巨额财产,剩下的七万多名士兵也尽数归降了曹操。一般来说,对于投降的士兵,曹操是接纳的,但这次有点特殊,曹操竟一个不留全杀(活埋)了,至于为什么,史书上给出的解释是:袁军假装投降被发现了。怎么发现的到没说,按说都这样了,还搞假投降不应该啊,但像这种小问题史书上多得是,这里我们就不纠结了。

士兵一个不留,但人才还是留的,比如说沮授,曹操就特地赦免了他,还给予了优厚的待遇。但沮授却不想待着这里,原因很简单,他的家人还在袁绍手里。所以他没多久便准备策划逃走,结果被曹操发现当场下令处死。曹操虽然大度,但不会容忍你背叛。

对敌人残忍,但对属下却异常宽容,开战之前很多人并不看好曹操,所以战争期间,内部的很多人为了提前找好出路,经常跟袁绍秘密通信,告知曹军的行踪轨迹。可上天却跟他们开了个大大的玩笑,曹操不仅赢了,还在袁绍的营帐里缴获了他们来往的信件,可谓人赃俱获,但曹操没有责怪任何一个人,而是当着大伙的面,把这些信件烧得一干二净。

对此他的解释为:在当时连我都自身难保,更何况大家呢?言外之意就是,此事既往不咎,大家踏实跟我干,只要不触碰抵底线(谋反、叛变)就可以。

作为战争的失败者,袁绍损失惨重,他把赌注几乎输尽,如果当初能多听听沮授的建议,兴许还不会落到如今的局面,然而他并没有深刻反思,在回到邺城后,他又听信属下逢纪谗言,把开战前劝他不要出兵的田丰杀了。

沮授死了,田丰死了,这下终于清静了,从此以后袁绍身边的忠言逆耳不再有,充斥而来的将会是各种阿谀奉承、虚溜拍马,可他丝毫不在意,因为他就喜欢,你能怎么办?一家公司如果这样运行,也就离倒闭不远了。

曹操有个不好的习惯,每当占据优势时,总会突发奇想去干些别的,这次也是,他在打败袁绍后,没想着再接再厉,却想着去打南边的刘表。荀彧对此十分无语,进言道:“袁绍刚吃了败仗,军心涣散、人困马乏,如果现在按照您的想法来,一旦袁绍趁此期间收集残兵来打,您的事业就完了。”一通讲解加分析后,才迫使曹操放弃了刘表。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四月,曹操跨上战马领军进攻屯驻在仓亭津的袁军,结果没有任何意外,袁军战败。

但曹操却没有继续进军,对他来说,袁绍虽不如以往,但实力尚存,所以必须先解决周边的隐患才能安心北伐。

第一个解决的是刘备

刘备到汝南没多久,事业再次复兴,还联合了当地的贼寇龚都准备共创大业。曹操当时还在打官渡之战,没空搭理他,但又看不惯他这么嘚瑟,于是就派了一个叫蔡扬的无名之辈带兵前去打他,可刘备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欺负的,看来的不是曹操,率军三下五除二解决了蔡扬。

现在不同了,曹操有的是时间,准备亲自出马对付刘备,但刘备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听闻曹操的动向,立刻率领部下头也不回地逃往了荆州。

第二个解决的是昌豨

昌豨是趁着乱世起义割据一方的小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