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这个人很陌生,如果提到他叔叔,大家应该还有点印象,就是和李傕、郭汜他们一起攻入长安城的张济。那会李傕、郭汜闹矛盾,张济从中调和,趁机准备忽悠走天子,最后折腾来折腾去,不仅啥都没到,反被曹操一锅端走。
得不到就得不到吧,至少自己还可以回到弘农安安心心做个土皇帝,好好发展未来可期,张绣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但老天不这样想,没多久,天降大旱,大家饿的前胸贴后背,这时张济面临两个选择,要么解散部下,要么坐地等死。张济决定不向现实妥协,选择第三条路:带队逃荒。
说起来简单,但逃哪去呢?现在可不是董卓那会,天下分崩离析,地盘无主。好的地盘该占的都给占了。绝望之际,张济想到了当初老大的做法,凭实力说话,得不到就抢。
但要抢,就得动武,既然要动武,那就得考虑成本,别人都死完了,地盘还没得到。所以就得找一个软柿子,于是张济决定攻打荆州的刘表。
事实证明,刘表是软柿子,但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捏的。张济第一站选择进攻荆州穰城,其实是不是第一站不重要,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张济人生中的最后一站,不但没攻下,自己还被流箭射中,临终之际,他把家属和部下托付给了侄子张绣。自此,张绣登上了乱世的舞台。
但想要带队走出阴霾,以张绣的能力还是不够的,所以没多久,一个人的到来帮他度过了难关。
馊主意
初平三年四月,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得知董卓已死,心灰意冷之下准备解散部队回家养老,毕竟连老大都栽在那帮人手里,自己去估计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但随后一个人的到来使他们改变了主意,这个人叫贾诩,原在董卓女婿牛辅手下任职,可牛辅跟岳父的命运如出一辙,没多久也被随从干掉了。按理说老板死了,员工该另谋高就了,但贾诩却不想放弃,总觉得还有机会翻盘。
此时他听说李傕等人的打算后,便站出来告诉他们,可以打着为董卓报仇的名义集结大军攻打长安,如果成功,就辅佐天子征战天下,如果不成功,在逃走也不迟。
后面的事情之前说过了,毫无疑问这成为了贾诩人生中最大的污点,因此也遭到了历史学家的痛批,如果不是他,说不定东汉还有得救。
贾诩本以为他们会安心辅政匡扶汉室,结果几人却斗得不亦乐乎。他深感愧疚,知道造成这一切和自己是脱不了干系的,但事已至此,他只能尽力弥补,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经常调解李傕、郭汜之间的矛盾,阻止他们杀害大臣,在暗中悄悄削弱他们的势力。可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越来越乱,于是贾诩在护送天子到洛阳后,辞去官职,投靠了身在华阴县的段煨。
可由于贾诩的名气威望太高,导致段煨许多部下十分尊敬崇拜他,有点功高震主的感觉,这让段煨害怕自己有一天会被贾诩取而代之,虽然表面依旧对他十分恭敬,但内心早已不如以往。
段煨的变化没逃过贾诩的眼睛,他知道这样下去迟早会出问题,于是私下里悄悄联系了在南阳的张绣,准备去他那发展。表面上以借口外出拉拢外援的名义向段煨提出了离开,但把家室托付给他照顾。这样段煨既能恢复在手下心中的地位,又会看在自己帮他拉拢外援的份上,善待自己的家人。可谓一举两得。
选择投靠张绣,贾诩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那里正好缺少出谋划策的人,自己去可以弥补这一空缺。
这次贾诩没再看错,张绣不仅奉他为座上宾,还用长辈的礼节对待他。同样贾诩也没让张绣失望,在这里他将施展自己真正的才能。
想要当老大,就要肩负起做老大的责任,当时张绣面临首要问题就是叔叔张济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带大家找到住的地方和吃的粮食?这时,刘表派人告诉他不用走了,我要跟你结盟。
张济死了,刘表不仅没高兴,还责怪自己,认为人家只不过是来找点粮食,自己没招待就算了,还跟人家打仗,实在太不地道了。从这方面看,刘表很厚道,要是换成曹操,不把你打出十万八千里就不姓曹。
于是刘表亲自划了块地给张绣,允许他驻扎在宛城,还提供粮食补给。按理说这么好的条件张绣应该立刻答应才对,但他竟然犹豫不决,可能是刘表的突然转性,总觉得这事儿有点蹊跷?但最终张绣还是同意了,原因很简单,贾诩觉得此事可行。
其实刘表并不白给,毕竟那会还没有慈善机构,他没必要单独开一家。联合张绣,是想让他作为荆州的北面屏障帮忙抵御外敌的入侵。但从他把宛城交给张绣的那一刻起,白不白给就不是他一人说了算了。
惨痛的教训
曹操迎天子后的第一战选择进攻荆州南阳,本来这并不是他的首要目标,可由于张绣的到来,让他临时改变了主意。
原因很简单,相比以往他只要保护手下和家人的安全,而现在一切都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