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十六章:拱手相让 (1/2)

人生有起有伏,这句话放在曹操身上在适合不过了,他刚得到兖州,袁术就来了,结果打跑了他,父亲又被陶谦杀了(大概率),这边仇还没报完,那边吕布又乘虚而入。

一直以来曹操都处于被动,现在好不容易处于主动,结果部下又被拦在外面不让进。有人说那不能集结全军攻进去吗?我相信曹操这样想过,但他绝不想这样做。要知道曹操的最终目的是得到天子,如果采取强攻策略,即便打赢了,真的能得到天子吗?难保残余势力不会带着献帝继续逃亡,像李傕、郭汜那样打来打去,曹操哪有空追?兖州还要不要了?就算他们不跑,拿刀架在献帝脖子上,曹操走还是不走,走吧不甘心,不走吧只能逼死他。

投资高风险大的不想搞,那就只能找低成本高回报的,但这种好事儿哪是想遇就能遇到的呢?结果就是遇到了。

这天,曹操像往常一样召集大家开会,讨论迎奉天子的策略,此时属下进来交给他一封信,说是京城送来的,曹操有些疑惑,京城?难道又是献帝的指示?当他看到一半时,不由得欣喜若狂,如果不是旁边还有人的话,估计就要跳起来了。

信中就表达了一个意思:现在立刻带人入京。署名正是把曹洪拦在外面的董承,这让曹操没高兴多久又恢复了冷静。如果说是董昭,他可以理解,董承?该不会在骗我吧?难道回心转意了?可现在也没好的办法,只能去试试看了。

事实证明,董承没有耍他,当曹操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洛阳城下时,没遇到任何阻拦,直接毫无阻碍的进了城。

至于董承为啥突然改主意,那还得怪韩暹,他仗着护驾有功,专横跋扈,朝廷的重大决策都是自己做决定,从不跟董承商量,久而久之,董承开始对他不满,朝廷大权也有我一份,凭啥都你说了算。既然如此,那我只能摇人了。

曹操一到,当即按照董承的意思上奏控诉韩暹,顺便还带上了曾经的盟友张杨。面对如此挑衅,曾经肆无忌惮的韩暹竟一声不吭,而且事后还越想越怕,最终为了安全着想,果断选择丢下军队单枪匹马地去投奔了杨奉。

曹操本还在想着要如何解决韩暹,结果还没动手,他自己先跑了,这样最好不过了,少了这道阻碍,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为了名正言顺,曹操先让献帝封他为司隶校尉,主持尚书事务。紧接着立刻杀掉反对他的尚书冯硕等三人,随后封卫将军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侯爵),追赠死去的射声校尉沮俊为弘农太守。一套操作行云流水,毫不拖拉。

天子到手了,但还没到高兴的时候,如何安全送到许县,才是重中之重。考虑到杨奉还在梁县,曹操没有轻举妄动,可旁顾左右,无人给得了他合适的建议,只能靠董昭了。

曹操:我已到洛阳,接下来该怎么办?

董昭:把天子转移到许都。

曹操:我本来也是这样想的,但杨奉近在梁县,而且兵强马壮,万一他在途中阻拦我怎么办?

董昭:不会的,杨奉由于缺乏外援,早就想和您结交了,之前上表朝廷推荐你为镇东将军和封费亭侯的事儿就是他的主意。

现在将军你要做的,就是立刻派使者送去礼物,表达自己的感谢,顺便在告诉他,洛阳缺粮,想暂时把天子带到鲁阳,因为鲁阳正好靠近许县,所以从许县运粮到鲁阳就比较方便,这样就能解决粮食匮乏的问题。

杨奉这个人有勇无谋,听你这么说一定不会怀疑的,这时我们趁双方使者来往期间护送天子,足以完成此计。

(解释:鲁阳属于荆州,许县属于兖州,他让曹操说去鲁阳,意思是避嫌,让杨奉误以为曹操没有把天子接到兖州的图谋。董昭敢这么说,证明了他已完全看透了杨奉)

曹操:好,就按照你说的办。

建安元年八月二十七日,也就在曹操抵达京城的九天后,献帝和文武百官在曹操一众人马的簇拥下,大摇大摆地从京城离开,前往了新都许县。

与此同时,杨奉第一时间收到曹操的动向。由于提前打了招呼,他并没有出兵阻拦,但渐渐地他发现,曹操行进的路线没有像是去鲁阳的感觉,可如果不去鲁阳?那是去……终于他想明白了,自己被曹操耍了,这家伙要去的根本就是许县,鲁阳不过是用来搪塞自己的。

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杨奉当即带领全军去追,但这次是真的有点晚了,等他反应过来时,曹操已经安全抵达许县。

就这样,被无数人抢来抢去,不惜大打出手,斗得头破血流、挣得你死我活的汉献帝,最后竟被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地得到了。不得不说,曹操创造了一个奇迹,虽然这其中少不了董昭的背后运作和董承的拱手相让,但那又如何,因为自古以来,过程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永远都是最终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事后杨奉并没有就此罢休,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怒,带着韩暹一起去了许县附近的定陵烧杀抢掠的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