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十四章:龙争虎斗 (2/2)

李傕,独立发展。

由于部下叛离,势力逐渐衰弱,李傕风光不在,再加上老同事张济赶来从中调和,李傕、郭汜最终达成和解。

张济当然不会这么好心,无利不起早的买卖在乱世中谁干谁亏本,调解关系只是他的次要目的,主要目的是把皇上忽悠到他那边去,过一把掌权的瘾。

为此他私下里找到献帝,劝他去往弘农,献帝其实想回长安,但现在连门都出不去,只能假意答应张济,先出去再说。

兴平二年,七月,献帝在张济的护送下离开了他居住五年之久的首都长安,李傕心灰意冷,带领部众去了池阳。郭汜却不甘心,依旧跟随左右。经历了这多乱七八糟的事,献帝本以为此行能一路顺风,实际上这才刚刚开始。

一开始大家都好好的,结果没走多远,郭汜率先发难,因为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争了半天,天子不仅没得到,反而还离自己越来越远,这是什么情况?

于是他提议希望献帝去高陵落脚,结果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但他不依不饶,一直从长安说到新丰县,反正意思就是要跟我走。

献帝看到他誓不罢休,为预防他对自己动手,便派遣侍中种辑秘密通知周边的军阀杨定、董承、杨奉带兵前来新丰会合。意思希望郭汜收敛点,但献帝却高估了郭汜,他在听到杨定等人来后,吓得连军队都不要了,一个人仓皇出逃。

其实从献帝走出长安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失去了最后的掌权机会。

老大没出息,不代表小弟没想法,郭汜的部下夏育、高硕就准备趁机劫持献帝西进,事实证明,老大逃走是没错的,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势力,仅靠着一腔热血是没用的,还没牵到献帝的手,就被杨定、董承他们打得大败而逃。

事情不会就此结束,这边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李傕、郭汜终于幡然醒悟,明白彼此联合在一起才是最强的,于是他们集结大军卷土重来,更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老同事张济由于跟新来的军阀闹得不太愉快,转头选择跟他们联合对抗这帮新来的。

双方一照面,二话不说,大打出手,面对来势汹汹的李傕、郭汜等人,杨奉、董承没能打赢,先行撤退。

对于他们来说,谁能得到皇上,谁就得到了天下,所以就此结束是不存在的,只要不是彻底失败,就一定奋战到底。

没多久杨奉拉来了原白波军的首领李乐、韩暹、胡才等外援继续跟李傕他们干,就这样,一路打打停停,双方互有胜负,但始终难分高下。

献帝对此早已习以为常,打就打吧,别妨碍到我就行,在这点上,他们做的确实非常到位。皇帝能特殊对待,但文武百官和宫女太监就没那么幸运了,被杀者不计其数,毕竟杀红眼管你是谁,当头就是一刀。

但总不可能一直打下去,中场休息也是必备的,这时就到了献帝发挥的时候了,派手下找个农民的房子,召集大臣在里面开朝会。普通士兵哪见过这场面,都好奇地伏在篱笆上向里观望,这种情况在他们一生中很可能就出现这么一次,趁现在一定要好好看个够,等将来老了回家告诉孙子,你爷爷当年那也是参加过朝会的人哦。

休息结束,双反继续你来我往,涛声依旧,按照这样下去,非得一方死绝才行。于是献帝便尝试着派太仆韩融去找李傕、郭汜调解一下,本来也没抱啥希望,但太仆韩融不负所托,竟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走了他们,这下终于安稳了。

可好景不长,在途中走着走着发现粮食不够吃了,要是别人饿死就饿死了,但皇帝还是赶着有人巴结的,比如河内郡太守张杨在听说后,就立刻屁颠屁颠地带着粮食赶来缓解了燃眉之急。

吃饱了,大家也没闲着,几位将领又因护送献帝回洛阳的问题起了冲突,眼看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幸好献帝站出来及时阻止,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本来个把月就能走完的路程,由于各种突发状况硬生生拖了一年之久,终于在次年的七月,献帝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旧都洛阳。

既然皇帝归位,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是分蛋糕了,至于多少,那得看你如何争取,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蛋糕不但一块没分到,还被别人整个打包带走。最搞笑的是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