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思虑了三天三夜,最终决定不当众拆穿血战。他不是怕简能接受不了,而是相信简能的眼光,更相信血战的为人。即便血战是魔教之人,也比童渊更可靠些。
想起童渊,张衡亦是心情复杂:“童渊也算魔教之人,又和师叔牵扯上了,怎么魔道就这么纠缠不清呢?那童渊虽也是一表人才,却总给人一种浮躁的感觉。不知如弈师叔跟了他后,会不会整日操心劳累呢……唉,算了,想多了也没有,凡事还得往好处想。再说了,以如弈师叔的脾性,我在她老人家面前都老老实实,童渊岂不是更会服服帖帖?嘿嘿……”
童渊在正一道待了半年后,果然功力大涨。不仅能从容应对简能和易知,面对张衡和如弈时也不落下风。他又开始飘了,竟忘了这只是切磋,而不是以命相搏。自己固然隐藏了一些实力,但别人又何尝不是呢?
此后,童渊渐渐疏于悟道,时不时与如弈来江州游玩。如弈虽觉得不妥,但并没有拂了童渊的意。
一日,童渊与如弈在集市闲逛,见有官兵鸣锣开道,便闪到一旁观瞧。
一孩童不懂事,突然从人群中蹿出,吓得一个衣着华丽之人蹦了起来。
“哎呦,吓死寺人了!”
此人乃是李闰,中黄门之人。汉代末期,宦官当道,即便在邓绥皇太后当政时期也是如此。因朝廷宫门多漆成黄色,故称黄门,里面传事的宦官被称为黄门郎,而我们熟知的“太监”是在隋唐后才改称的。黄门中大长秋权力最大,相当于太监总管一职,另有三大太监机构: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因黄门郎是朝宫廷内使用的近侍小臣,且“侍”与“寺”同音,故黄门宦官自称自己为寺人。这里的寺人跟和尚并不是一回事。和尚在东汉时期才传入九州,在当时根本没有任何影响力。
“哎哟!脏死了!”李闰一手捻着兰花指,一手匆匆拍打着衣服,阴阳怪气地嚷道:“瞎了吗?!村夫!”
一官兵向前,一脚将孩童踢倒,高声骂道:“谁家的野孩子!?”
一妇女从人群中挤出,抱着孩子连连磕头:“大人饶命!是我的孩子。”
“算了,让他们滚吧!”李闰说罢,掏出一个手帕捂在嘴上继续赶路。
待李闰走远,童渊厌恶地说道:“这阴阳人真矫情!嫌脏的话,大可以坐轿嘛。”
“哼!”如弈冷笑一声,道:“还不是为了显摆自己的臭身份!”
“什么身份?”童渊露出羡慕之色,道:“如弈,黄门很厉害吗?”
“唉,说来话长。”如弈叹了一口气,低声说道:“黄门虽是宫内侍从,品级也不高,但权力却大的惊人。”
“为什么会这样?”
“自光武帝起,朝廷大量重用外戚,加之后裔皇帝孱弱无能,导致外戚干权严重。外戚明争暗斗,自然将黄门之人卷了进来。久而久之,外戚和黄门势力膨胀。安帝刘祜年幼继位,毫无才略,若不是邓绥皇太后制约着外戚和黄门,这天下早就乱套了。”
“那邓绥皇太后为什么不彻底整治外戚和黄门?”
“邓绥皇太后虽然心系汉室,但主要靠她的兄弟保护国家,怎么说也算外戚,怎么整治?这些年叛乱不断,加之旱灾、水灾时有发生,朝廷也根本腾不出手来整治宦官啊。唉,邓绥皇太后也太不容易了!听说她劳累过度,恐怕快不行了……”
“啊?!有这事?!”
“只是传说,并不知道真假。这个关系到社稷安危,谁敢走漏风声?!不过话说回来,你跟邓绥皇太后还沾点亲戚呢。”
“哦?怎么说?”
“你看,邓绥皇太后的父亲是邓训,邓训是李彦将军的二师父,那邓训岂不是你的师叔了?那邓绥皇太后和你岂不应姐弟的辈分?”
“这……这也扯太远了。”童渊虽假装不在意,心中却暗暗期待。若真能与邓绥皇太后以姐弟相称,那自己真的可以平步青云了。
“嘿!想什么呢?”如弈见童渊想得入神,拍了下他的肩膀。
“如弈,你说若是邓绥皇太后殁了,那天下会怎样?”
“哎呀,你傻啊。邓绥只是皇太后,皇帝刘祜一直在的啊,当然是刘祜掌管天下了!”
“刘祜年幼继位,且无才无德,能掌管好天下吗?”
“刘祜若懂得‘天下’二字的分量,那最好不过。就怕他不思进取只顾享受,毕竟压抑太久了……”
“当皇帝怎么会压抑呢?”
“只因刘祜无能又昏庸,邓绥皇太后才亲政的。你若是刘祜,想娶三五百个妾侍,每天山珍海味酒池肉林,而邓绥皇太后又不同意,你会怎么想?你生不生气?”
“呵呵,若是我的话,三五个妾侍就够了,我不贪多!”
“啊?!你……”如弈瞪大眼睛,轻轻锤了两下童渊的胸口,嗔怒道:“有我在,你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