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观众朋友,欢迎收看《实话实说》!”
崔永园话音刚落,演播厅里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现场观众脸上都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实话实说》的节目形式和脱口秀差不多,通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直接对话,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增进参与者之间交流和理解。
为了保证节目的真实,最大可能的确保嘉宾们说的都是实话,节目组采用了之前从未有过的方式,每期节目在开拍之前,只有思路,没有台词。
这种选择当然是有风险的,也相当考验主持人的实力,但节目组就是有着这样的勇气。
就冲这一点,现在很多玩套路的节目,就算捞再多钱有再高的收视率,在《实话实说》面前也抬不起头。
“本期节目的主题是“华夏电影的过去和未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两位嘉宾——冯晓刚、方彦!”
在崔永园的介绍下,方彦和冯晓刚共同出场了,两人拘谨的向现场观众挥舞了下手臂,然后便坐了下来。
“两位导演,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想要成为电影明星!”
节目一开始,崔永园就耍起宝了,他瞪着大眼一脸真诚的问道:“麻烦你们给我看看,我有成为电影明星的潜力吗?”
这一句话,配上崔永园笑比哭难看的脸,显得格外有喜感。
“哈哈哈——”现场观众顿时哈哈大笑,乐不可支。
这种搞笑方式,往后十来年会让人觉得很尬,然而在当下年代,却几乎没有主持人会拉下脸来这么做。
为了配合他,方彦无奈的摊着手,叹了口气一言不发。
看到这一幕,观众们立刻爆发出更大的笑声,节目现场的气氛就炒热了。
接下来,崔永园开始了正经的访谈。
“两位导演,你们当初为什么选择当导演?”
经过一番谦让后,最后还是由方彦先来回答。
“嗯……我是纯属一时热血。”
方彦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说道:“其实我是半路转行,原本学的是音乐,后来高三时脑子一热就想当导演,最终幸运的考入了帝都电影学院。”
崔永园好奇的问道:“那具体是什么原因,让你想转行当导演?
还能有什么原因,原宿主当时觉得导演容易泡妞呗!
真相实在是说不出口,不得已方彦随便编了个理由。
“那时家里人给我买了一台家用摄像机,我玩着玩着就迷上了摄影,然后最后就想要当导演。”
这个回答可谓是十分老套,国内外的导演有不少人都是这种经历,所以听起来很有说服力。
方彦说完话,脑海里自嘲的想到——作为《实话实说》的嘉宾,一上来就假话假说,我还真是不称职啊。
“冯导,你当初为什么选择当导演?”
“我的情况其实和方彦挺像的!”…
冯晓刚一边回忆,一边说道:“我一开始是在帝都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美工,当时也没想到自己能成为导演,只能说感谢老天爷。”
崔永园继续问道:“据我所知,你早期的作品大多都是和王硕合作的,你们关系不错是吧?”
“呃……还行吧。”冯晓刚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冯晓刚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就,有一个人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他就是王硕。
在许多90后的眼中,王硕可能只是一个过气许久的作家,但在80、90年代的华夏,王硕的火爆程度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那时王硕是“京圈”的风云人物,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知名导演、演员,冯晓刚也想认识王硕,可他的身份和资历,根本挤不进王硕的社交圈。
后来通过导演郑晓龍的关系,冯晓刚总算是结识了王硕,成为了圈里负责跑腿的小弟。
在王硕的朋友圈聚会时,冯晓刚永远坐在末位,他替王硕等人沏茶,熬米粥,还跑腿去商店里买烟。
等到大伙散了后,冯晓刚又替他们收拾桌子,将房间清理干净。
过了一段时间后,冯晓刚的勤快和懂事,渐渐赢得了王硕一帮人的好感,对方开始真正将他当朋友,平等地对待他。
到了90年代初,王硕给当时大火的《编辑部的故事》写剧本的时候,他曾经表示,如果不让冯晓刚一起当编剧,他就不干了。
而在拍《帝都人在纽约》的时候,有人也反对让冯晓刚参与导演,不过对方还是看了王硕的面子,让他参与了进来。
从这些来看,冯晓刚早年的发达,真的离不开王硕的功劳。
直到97年,王硕的作品和电影被以“宣扬灰色主义”的名义封杀,他也就此离开华夏去往美国。
从此,冯晓刚便与王硕彻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