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一章 不走心的暗战 (2/4)

东西带回国,周楚凝便担负起了采买的任务。

曼哈顿的店铺鳞次栉比,初入此地人生地不熟,周楚凝也不敢妄动,直到在校方招待他们的冷餐会上结识了莫里斯教授的在读博士苏筱晚。

两个女孩儿一见如故,很快热络起来。苏筱晚很自然地充当了几日的导购和翻译。

按说,周楚凝被选进这个交流团就是因为她的英文相当过硬,可是国内那些书本式英文到了米国这里,除了开会生活方面简直没有用武之地,更何况本地俚语更是听得人一头雾水。

苏筱晚虽说也是读博时才来米国,可她之前常年客居英国,是个正宗的三代华裔,中文英文德文皆很流利,而且不管是在语言上还是文化上都通得很,周楚凝那几日被她安排和照顾得妥妥帖帖,过后十分感激苏筱晚的倾力相助。

这年夏天,苏筱晚回国内寻找合作项目,偶然与周楚凝再度相遇,于是周楚凝当仁不让托人找关系,帮忙牵线搭桥联系上了冯村这边的一个考古发掘项目,不过当时她俩都不知道这个项目的领头人是沈魏风。

苏筱晚后来想,若是知道了后面的一切,这命运的车轮还会不会就转了向?

一个考古队的队员这时匆匆走了进来,一下打断了苏筱晚的思绪,他把一小摞资料放在了苏筱晚桌上,又放下几张探方里的现场照片。

“苏副队长,这是沈队让我交给你的。”

说完,不等苏筱晚回复,这名队员就又马上急匆匆地离开了。

外面已经忙翻了天,青壮劳力没有得闲的。

照片需要在资料对应的位置粘贴好,这些零碎的工作目前已经都交给了苏筱晚。

“你们这一撤跟打仗似的,看吓着这里的村民。”周楚凝笑说。

“吓着村民?你是忘了上次的事了?哎呦,他们别难为我们就万幸了。我看倒是路口的武警已经把村里的狗都吓得不敢吭声了!”

小雯冷冷地调侃着,引得周楚凝和三丫头都笑起来。

不过笑了两声周楚凝一抬眼看到了低头不语的苏筱晚,那笑声就湮灭了下去。

“我来之前,张教授参与的那个五年项目已经结项了,你们没见他呀,滔滔不绝讲了好几天挖出来的东西,还没多少照片,想听明白得全凭想象,还好来了这边,暂时躲了个清净。”周楚凝跟苏筱晚的助理小雯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而小雯正端着相机对着钿雀宝函一阵狂拍,对周楚凝的话有些置若罔闻。

这只宝函通身以黄金装饰,上面缀满了大大小小的各色宝石,盒顶上的一块鹅蛋形白色羊脂玉温润细腻,没有一丝石花的瑕疵,抚之清凉透骨。

“小雯姐这次又一来几个月,早想家了吧。”周楚凝对面的三丫头说。

三丫头这姑娘是村长家的小女儿,虽说年纪小没读过多少书,可人情世故上却还灵光。

噼里啪啦的快门声中,小雯只咕哝了一声“是,有阵子没和家里联系了。”

周楚凝笑三丫头:“你哪里知道,去文物局就那一条破马路,她闭着眼睛都找得回去。再说了,干这行不着家才正常,几个月算短的。”

三丫头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几个月不回家还算短?你们在我们这儿前前后后都快两年了吧?幸好你们几个都是没成家的,那要是结了婚生了孩子可怎么办?”

周楚凝哈哈笑起来:“你没看见外面都是大老爷们儿嘛。”说完又想起来什么,转头跟小雯道:“昨天是老吴招呼大家聚的餐,看起来他倒是难得的大方。”

周楚凝跟老吴不熟,自然看什么就是什么。

昨天小雯为了给刚出土的宝函拍照,特意去镇上买胶卷,午饭没赶上,不清楚这顿饭的典故。

周楚凝话多,说起来就停不下来:“你们队里的那个脑子有点问题的,不是昨天才出院接过来,一顿饭吃得特别兴奋,好像这功劳都是他的一样。老吴呢,跟哄孩子似的,不知道的,还以为那是他儿子呢!”说着周楚凝忍不住笑起来。

可这话冷了个场,大家都没什么反应。

“老吴确实没孩子,不过这次回所里研究员终于没得跑了。唉!也不容易!”小雯淡淡地说道。

当然了,老吴本来确实典故特别多,队里的人平时不敢当他的面造次,可是背地里议论的并不少,特别是新进所里的年轻人嘴里。

毕竟老吴卡在副研究员上多年了,一辈子为了考古工作什么青春、家庭都奉献了进去,可是国内的考古工作多半是被动式地展开,能有冯村这样的项目,不得不说是一个考古人的人生大幸,周楚凝还算不得入行,所以理解得肤浅。

三丫头倒是头回听说,没想到这个年纪竟然连个孩子都没有,而且说起来竟是为了工作!可她知趣地看了看大家的态度,觉得也不好大惊小怪。

“听说你答辩在即了?”小雯拍了一卷,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