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1章 (2/4)

到工地上的办公室,找到队长刘海军去请假。刘海军和福生在建筑队是搁了多年的老伙计,听福生这样说,笑道:“咋啦?坚持不住了吧!看来那碗面没吃是错误的!去吧,我先盯着!”

福生听他也这样说,知道海军也是开自己的玩笑。但苦于心里发慌,肚里没劲头,就懒得和他去抬,于是就去推了车子准备走,却又被海军拦住道:“老陆,你去市场上吃饭地,离着这也有点距离,要我说,都到这点了,你去吃完搁不住再折回来了,这里我盯着,你吃完饭直接回吧!”

福生姓陆,和海军共事多年,海军总是称呼他“老陆”。这会儿福生听他这样说,知道海军是好意,心里合计了一下,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于是边答应着边脱下身上的工作服,抖去上面的尘土,跺着脚震掉鞋面上的灰尘的同时又用手使劲划拉了两下裤腿,然后去到水管边,随便洗了下镶嵌着两个大眼睛一副大嘴被晒的黝黑的大脸庞,三下五去二收拾利落,去和海军道别后,骑上车子出了建筑工地的院子。

工地在城东,福生家在城南。要去城里的自由市场上吃饭,然后再回家,就多少要绕点路,不过这点距离对四十八、九岁年纪,一米七八个头、整天在工地上摸爬滚打的福生实在不算什么,虽然说他中午没吃饱饭,饿着肚子,但还照样。

福生骑着车子,不慌不忙的边走着,边寻思着吃些什么。骑着骑着,忽然有了新的想法。他想到了家里的老婆欣兰和在家做活的儿子陆东,往日工作忙,不赶下雨天难得有机会早点回去,今个儿这时间不正好可以买点吃的回去和他们聚聚吗?!想到这里,福生就去市场上买了个猪肘子,要了三个猪蹄,然后顺带了两瓶酒,一并包好装进提兜里后,蹬上车子就往家赶,没多久,便回到了村里。

福生家所在的中原村庄,是一个古老的城寨,离着县城也就六、七里地。解放前也许是因寨内李姓家族人多势大,原来叫李寨,可又因寨中的天王殿香火盛,它又被香客们称为天王寺,也曾取名永红村,然几经改变,也许是为方便管理,或许也因叫惯了口,又改回了李寨的称呼,而天王寺作为一个地标也依然被人们当地名沿用。虽然农村盖房取土把寨墙和墙砖挖的豁豁牙牙,但整体的轮廓大都还在。直通东西南北四个寨门的两条笔直的大路,交叉形成一个十字街,混杂在街道两旁的老式砖木结构的两层商铺,虽已老旧不堪,依然凸显着寨子昔日的辉煌。福生家就在东西街道上,十字中心西边路北,离中心也就100多米远。

很快,福生到了自家门口。进来家门,女人欣兰把晚饭已经做好了,正在院子里一边胡乱忙碌着,一边等着福生回来。

欣兰姓李,是福生从西京城里带回来的女人,比福生小一岁,中等个头,身材苗条,上身穿一件干净的洗的已经有点落色的蓝底白碎花夹袄,下身穿浅灰色涤纶长裤,脚穿一双黑平绒敞口布鞋,一身利落劲;白皙的脸庞,弯弯的柳眉下一双平静的眼睛,玲珑小巧的鼻子,尖尖的下巴,虽经岁月的磨蚀,眼角隐现鱼尾纹,但秀丽的容貌风彩依旧;乌黑长发编的辫子,挽着髻用发夹别在脑后,透着时兴。

看福生回来了,欣兰忙对在棚下做木活的儿子大声道:“陆东,别干了,你爹回来了,快出来吃饭。”

“中!”随着欣兰的喊叫,应声从棚下走出一个小伙。他1米7.8的个头,细高的身材,一张白净圆盘脸,嘴不大,坚挺的鼻子,略带卷曲的短发下,一双浓眉大眼,炯炯有神。上身穿着白背心,下身一条绿军裤,脚上一双时髦的白色运动鞋,一身打扮看似精心实则随意。这正是欣兰的儿子陆东。

陆东答应着出来,看见父亲,赶紧进前接过来车子,推进屋内扎稳。这中间他闻得了提兜里装的肉香味,知道父亲买有卤肉,便取下车把上的提兜出去,一边递给母亲一边说道:“妈,有好吃的了!”说着便去给父亲打水洗脸。

这边欣兰也闻到了香味,于是就接过提兜,进屋里忙活开来。等爷俩洗干净,收拾利落,欣兰也已拉开小桌子摆上了碗筷菜肴。大家看看一切就绪,便都顺势围着桌子坐了下来。陆东随即便去拿过酒瓶,在桌子角上拍开瓶盖,就给三人面前的杯子倒满了酒。

欣兰本不喝酒,看陆东给自己面前的酒杯也倒上了,便不等大家拿筷子,端了酒杯放在了福生的面前道:“您干了一天的活,这酒你也喝了,正好可以解解乏。”

福生听说,没有急着端杯子,却先拿起了筷子,招呼大家吃的同时,径直去盘子里先夹了一大块肉放进嘴里,然后说道:“今天中午说不来是背运还是幸运,害的我饭都没吃成!饿坏了!”

欣兰和陆东从没见福生这样不顾人地吃饭过,待听到福生这样说,都有点纳闷,便不约而同地问福生是怎么回事。

福生占着嘴,没有急于回答,他把嘴里的肉咽干净,然后端起桌上的酒杯就干了。陆东见状,忙又给杯子添上酒。这时福生才把中午的事情给娘俩说了一遍。

陆东听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