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生站起,看着压扁的纸箱,以为里面的挂面都被压碎,心里气急,刚要发火,这时就觉自己的衣服被人拉了下。
福生扭头看看,原来是身后一个老太太,只见老太太,对着自己摆摆手,手放在嘴上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
福生知道老太太的意思是不要让他发火,心里虽然有气,也就忍着没再发火,他觉得老太太之所以这样做,一定有她的道理,于是就强压住怒火,弯腰把压扁的纸箱归正了一下,没再吭声。
公交车继续往前走,又过了两站,看穿花色上衣的年轻人下了车,身后的老太太这才对福生说道:“孩子,我经常乘这趟车,多次见过刚才这个年轻人在车上偷东西,而且还有同伙,如果刚才你动手,说不定吃亏的就是你。”
福生听了,这才明白老太的好心,心里庆幸自己刚才听了老太的话,要不自己大遥远跑来,正事没办先惹场事,那就不是一般的麻烦了。现在听老太这样说,福生欣兰两口忙对老太太表示感谢。
车到终点,福生欣兰拎着行李下了车。这是一个多路公交交汇的车站,四周并没围墙,只是用铁丝网和花池隔离围成。
走出车站,车站周围是一个大的居民区,居民区内绿树成荫,楼房林立。车站往前走东边不远,是个叫三水道的自发的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再往前走不远,便是市三十三中学,欣兰的父母曾在这里教学和工作,而父母的家就安在学校一旁的教师家属院内。
福生欣兰拎着行李往前走,路上晨练归来捎带着买早点的人络绎不绝,看看到了农贸市场门口的早点摊,福生就提议先在这里吃了早点顺便歇会儿脚再去父母家,免得到家早了,影响的一家不得安生。
欣兰没同意,福生知道欣兰的迫切心情,一定是急着见自己的父母兄弟,看她没同意,就没再多说,便拎着袋子和纸箱随着欣兰来到她父母所在的家属楼。家属楼高五层,欣兰父母住在2楼。
二人上楼来到父母门前,欣兰一面敲门一面喊,只听屋内一阵嘈杂,随着门开,只见门开处站着一个白静的中年男子,方脸短发,中等身材。后面站着一个老爷子,一个老太太,都是花白头发,慈眉善目。
欣兰福生一看,前面的是弟弟欣骏,后面是自己的父母,忙打招呼问候二老和弟弟。看他们来到,二老和弟弟忙让他俩进屋。屋子是个两室一厅的结构,过道也就是客厅。
进得屋来,就见桌子边站着个女孩,桌子上摆着碗筷,原来一家人正在吃饭。女孩和小花小存相似的年龄,身材苗条,学生剪发,圆盘脸,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欣兰福生认得,知道是欣骏的女儿,欣兰的侄女――李晨。于是,忙夸奖着和她打招呼道:“吆!几天不见,我们家李晨又长高长漂亮了。”
李晨笑着腼腆的对福生欣兰说道:“姑姑姑父好!”说完,就在父亲欣骏的催促下吃起饭来。
欣兰福生知道孩子赶着上学,心里并不怪罪。
客厅太小,大家没法在客厅停留,说着话都进到了欣兰父母的卧室,坐在床边和沙发上,随后互相问候着说了一会儿,欣兰父母知道福生欣兰都没吃饭,就让欣兰弟弟欣骏上街再买些早点回来。
欣骏答应着站起,还没说话,福生急表现,这边就自告奋勇的站起来,抢端着锅去买早点去了。看他这样,老太太一阵埋怨欣骏。
欣兰一看,笑道:“妈,你就让他去吧,多少年没表现过了,该他表现了。”
“那也不应该这样,坐了一夜车,这刚进家门,怎么着…”
老太太话没完,老爷子道:“自己的孩子,去就去吧,不要太认真!”
一家人唠着家常,说话工夫,福生回来。这时,李晨已吃完上学走了,欣骏把桌子拉离墙,摆上早点一家人重新围在一起吃早餐。
吃饭间,欣骏问家中情况,欣兰就把陆东谈对象事又介绍一边,说起回迁以后两地分居问题,对孩子们的选择,一家人也只能干瞪眼,没法干涉。
说话间,福生想起在车上看到的报纸,觉得自己心里虽然有点底,但因长期处在农村,对城里的形势并不是真的了解,到底现在返城的事情到了什么地步,政策怎么规定的,自己实在是一无所知。于是就问父亲和欣骏:“来的时候我看报纸上说,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办理知青返城的事,咱们这里啥情况,您们知道不?”
欣兰父亲想了想,刚要说,欣骏抢先道:“哥,我们单位是一个科研单位,知青返城涉及到我们的并不多,只是知道国家现在已经允许下乡知青返城的政策,具体到那步还真不清楚;不过还有一说,就是国家现在还鼓励原来下乡的知青以各种方法,在当地就业;总的来说,是各有各方,真正的政府文件谁也没看到,要不,这样吧,哥,我今天去单位了,打听着问问具体的情况回来给你说,好嘛?”
福生听了,忙答应。
这工夫,就到了上班时间,欣骏不敢再多停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