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乾圣元十年,昭明城。
万丈霞光刺破黎明前的最后一丝阴翳,将巍峨的九龙盘绕的乾元殿金顶染成一片赤金。汉白玉铺就的宏阔广场上,万民肃立,百官如林,来自诸邦的使节华服绚烂。肃穆、庄严、蓬勃的生气,如同实质的潮汐,在这片曾饱受蹂躏的土地上汹涌澎湃。
林昭立于九十九级丹陛之上。
九龙衮服加身,玄色为底,金线绣就的巨龙仿佛随时要破空而去,威严如渊如岳。十年烽火,洗去了少年的稚嫩,雕琢出帝王的棱角。眉宇间沉淀着山河的厚重,目光扫过之处,如同阳光普照,温暖而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手中,不再是染血的《论语》残卷,而是一柄形制古朴、通体流淌着温润金芒的长剑——仁道剑。剑身之上,隐约可见无数微小的圣贤文字生生灭灭。
在他身侧半步之遥,凤冠霞帔,沈清歌。
昔日的青丘女仙,如今的新乾帝后。白衣依旧胜雪,却多了母仪天下的雍容与沉静。她并未持琴,但周身仿佛萦绕着无形的风之本源,清冽如初,只是那清冷之中,融入了守护家国的暖意。她的存在,本身就是新乾王朝最坚实的屏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如同九天惊雷,滚过广场,冲上云霄,震得空气都在嗡鸣。那是发自肺腑的崇敬,是劫后余生、沐浴仁政的亿万黎民最炽热的心声。
林昭微微抬手。
沸腾的声浪瞬间平息,只剩下风拂过旌旗的猎猎声响。无数道目光,饱含着希冀与热忱,聚焦在他身上。
“朕,乾昭,亦名林昭。”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每一个角落,带着一种抚平人心的力量,也带着历经沧桑后的深沉,“起于微末,承万民之志,聚英豪之力,赖帝后护持,终复山河,立此新乾!”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徐天罡须发皆白,却身姿挺拔如标枪,位列武官之首,虎目含泪;当年青牛村的林老汉夫妇,穿着崭新的布衣,局促而激动地坐在观礼贵宾席中,老泪纵横;无数曾在战火中流离、在瘟疫中挣扎、在玄阴教暴政下瑟瑟发抖的面孔,此刻都洋溢着安宁与希望。
“朕立国,非为权柄,非为私仇。”林昭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洪钟大吕,敲击在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乃为‘仁’字!”
“仁者,非柔弱可欺!仁者,当持戈卫道,以杀止杀,涤荡妖氛,还天地以清朗!”
“仁者,更当爱人!爱这饱经战火的苍生!爱这浴火重生的山河!”
“故朕立国之基,曰‘仁政’!轻徭薄赋,使民休养生息!兴文重教,开民智启民德!恤孤寡,济贫弱,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他手中的仁道剑,随着话语,金芒流淌,仿佛与下方万民的信念共鸣,发出低沉的嗡鸣。
“《礼记》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朕立‘公仓’,丰年储粮,灾年赈济,绝饥馑之患!”
“《黄帝内经》授我回天圣手!朕立‘济世堂’,广纳良医,刊行医典,使百姓病有所医!”
“《天工开物》启民智!朕开‘格物院’,聚天下巧匠,兴修水利,改良农具,通商惠工,使民富国强!”
每一个举措,都伴随着下方人群压抑不住的激动低语和更深的崇敬。这是真正的圣君!是将圣贤书中道理,化作泽被苍生实际的明君!
林昭的目光投向远方,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那座被彻底净化、如今已是沃野千里的黑暗魔都旧址。
“玄阴之祸,源于人心之暗,源于贪婪与暴虐!宇文邪以毁灭为道,终被毁灭吞噬!此乃天理昭昭!”
“朕,以仁立国,非为一家一姓之天下,乃为天下人之天下!愿此仁道之光,永照新乾!愿这山河永固,百姓安康!愿这人间……再无离乱悲歌!”
最后一句,如同誓言,响彻天地!
“吾皇圣明!仁道永昌!新乾万世!”山呼海啸再次爆发,声浪直冲九霄,久久不息!无数人流下热泪,那是幸福与希望的泪水。
登基大典的盛况传遍天下。昭明城成为了仁政的灯塔,吸引着四方流民归附,学者名士来投。
深宫,御书房。
烛火通明。林昭并未身着龙袍,而是一身素雅的常服。案头堆叠着奏章,他却正专注地翻阅着一卷新得的古籍。沈清歌无声地走进来,手中端着一盏清茶,放在案角。她看着丈夫专注的侧脸,清冷的眸子里漾着温柔。
“又在看什么?”她轻声问。
林昭抬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将书卷递给她:“《禹贡》残篇,讲上古山川地理、物产贡赋。徐老将军手下儿郎在疏浚旧河道时,从淤沙里挖出来的。你看此处,”他指着其中一段,“‘导河积石,至于龙门’,这河道走向,与现今黑水郡的几条支流暗合,若能循古法疏浚,引水灌溉,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