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十三章 暗流涌动与新征程 (1/2)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四合院的灰瓦,韩飞正帮母亲李素琴翻晒过冬的棉被。粗布被面在竹竿上舒展,扬起细小的棉絮,混着院子里老槐树的气息,透着寻常日子的安稳暖意。

“小飞,你四叔昨儿让人捎口信,”李素琴捶打着被角,“说轧钢厂那批红薯的账结了,三百块钱和二十尺布票都放他那儿了。”她脸上带着欣慰,“你四婶还说,托人弄了块厚实的灯芯绒,想给你做件新棉袄,让你抽空去趟纺织厂量个尺寸。”

韩飞应着,目光却落在院墙根——那里堆着半麻袋金灿灿的玉米粒,颗粒饱满,是沈城机床厂技术员硬塞的“样品”。他心里盘算着:磨成面,掺点红薯粉蒸窝窝头,能让牙口不好的聋老太太多吃点。

正想着,院门口传来刘海中那洪亮的嗓门:“韩队!在家歇着呢?”他领着刘光天、刘光福,父子仨手里没空着——拎着几棵捆好的大白菜,还有半袋沾着泥的萝卜。

“二大爷,您这是?”韩飞迎上去。

“嗨,自家腌了点酸菜,给你妈送些尝尝!”刘海中把东西往墙角一撂,搓着手凑近,压低声音,“听光天说,你从沈城回来又立了功?张段长在会上都点名夸你了?”

韩飞笑了笑:“就是处理了点分内事,不值一提。”他心知肚明,刘海中这是变着法儿打探消息,这院里就没能瞒过他那双耳朵的事。

“分内事?能让段长开口夸的,那能是小事?”刘海中拍着膝盖,“韩队,你可得记着提携提携光天他们几个!年轻人在厂里混,没个撑腰的,寸步难行啊!”

话音未落,阎埠贵扶着眼镜从月亮门后闪出来,手里攥着那不离身的小本子。“哟,老刘也在啊?”他冲刘海中点点头,转向韩飞时堆起笑容,“小飞啊,三大爷来问问,你上次提的锦州那边的棉花,到底啥行情?我有个远亲想做床新被。”

韩飞心里透亮,这是拐着弯探他出差的底。他随口报了个公道的市场价,又道:“三大爷要是信得过,下次出车顺道帮您捎点,能走厂里的内部价,省不少。”

阎埠贵眼睛一亮,小本子刷刷记着:“那可太麻烦你了!回头让你三大妈给你做双厚实棉鞋,保准冻不着脚!”

送走这两位,韩飞刚转身,就见爷爷韩德山站在堂屋门槛上,吧嗒着旱烟。“许大茂一早奔街道办去了。”老爷子吐出一口青烟,语气平淡,“跟王主任嚼舌头,说你‘跑车捞外快’,被王主任当场顶了回去,说你是‘为单位协调物资’,光明正大。”

韩飞嘴角扯出一丝冷意:“他就这点上不得台面的本事。”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韩德山磕了磕烟锅灰,“你四叔带话,轧钢厂后勤科催剩下的南瓜,让你今天务必去一趟。顺便,”他加重语气,“去街道办王主任那儿开张‘物资调配证明’,白纸黑字盖着章,省得那些苍蝇总在耳边嗡嗡。”

正说着,院门口响起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是张段长的通讯员小周。“韩队!段长急令,让您立刻回处里!锦州站出事了!”

赶到铁路公安处,张段长正对着墙上的京沈线地图紧锁眉头。“小韩,情况紧急!”他手指重重戳在“锦州”到“葫芦岛”的区段,“锦州站昨夜丢了两大麻袋救济玉米!是发往沈城灾区的!老李初步判断,手法跟上回截获那批白面粉的路数很像,很可能是一伙人干的!你立刻带小王、小李赶过去,协助老李调查!”

“什么时候出发?”韩飞沉声问。

“下午三点,KXXX次!”张段长递过一份电报,“这是老李发来的现场情况和初步线索,路上仔细看。把边三轮带上,锦州地面你熟,机动性强。”

回队里迅速交代完工作,韩飞跨上边三轮直奔轧钢厂。四叔韩家兴早就在后勤科门口等着,塞给他一个鼓囊囊的信封:“钱票都在里头!王主任开的证明也开好了,大红章盖着呢!”他凑近低语,“许大茂那小子刚才在厂门口探头探脑,让我给撵走了。”

韩飞接过信封,从挎斗里拎出用油纸包好的二十斤腊肉塞给四叔:“给婶子和孩子们尝尝,沈城带回来的。”

赶回四合院时,母亲已把烙得两面焦黄的玉米饼用干净笼布包好,塞进他的挎包。“路上垫肚子,别饿着。”李素琴又塞进一件厚实的毛衣,“锦州靠海,风硬,穿上挡寒。”

聋老太太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挪到院门口。见韩飞要走,她枯瘦的手从深蓝棉袄袖袋里摸索出一个小布包。打开,是几片晒得干透的艾草叶子,散发着独特的清苦香气。“……泡水……喝……腰舒坦……”老太太比划着,浑浊的眼里透着关切。

韩飞心头一热,小心收好艾草:“谢谢您,老太太。”

列车启动时,韩飞望向车窗外渐远的四合院。刘海中踮着脚朝车厢挥手,阎埠贵在门口低头数着白菜,许大茂家的窗户紧闭着,透着股阴郁。

他调出系统光屏,淡蓝微光在昏暗车厢里跳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