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二十七章 宛淳谈恋爱了 (1/3)

德国汉堡大学,刚下班的谢锦泉去找李宛淳,异国他乡,他知道宛淳一直在等那个告白。

汉堡大学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谢锦泉站在环境科学研究所门前,紧了紧领带——这是他出发前特意买的,深蓝色,李宛淳曾说这个颜色衬他的眼睛。

“谢先生,欢迎来到马普研究所。“克劳斯教授伸出手,灰白的眉毛下是一双锐利的蓝眼睛,“李博士说您是中国环保执法领域的专家。“

谢锦泉的余光瞥见站在一旁的李宛淳。她穿着白大褂,头发利落地扎成马尾,嘴角挂着掩饰不住的笑意。三个月没见,她似乎更瘦了,眼下却有健康的红晕。

“过奖了,我只是基层工作者。“谢锦泉用英语回答,手心微微出汗。

克劳斯教授领他们参观实验室。谢锦泉惊讶于这里的设备——气相色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甚至还有一台小型电子显微镜,都是国内市级监测站难以企及的配置。

“我们正在研究微塑料在不同盐度水体中的迁移规律。“李宛淳熟练地操作着仪器,屏幕上立即显示出复杂的数据曲线,“这是上周在易北河口采集的样本。“

谢锦泉凑近屏幕,闻到李宛淳发间淡淡的柠檬香气。他指着其中一个峰值:“这个粒径分布...很像我们去年在长江口发现的那批。“

“真的?“李宛淳眼睛一亮,立刻调出另一组数据,“我正愁找不到对比样本!“

克劳斯教授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谢先生有实地经验?太好了,我们正需要这样的视角。“他拍拍谢锦泉的肩膀,“明天有个学术讨论会,希望您能分享中国在微塑料污染治理方面的经验。“

离开实验室时,李宛淳悄悄拉住谢锦泉的袖子:“你什么时候学的这些专业知识?“

“每晚视频后,我都会看你的论文。“谢锦泉轻声说,耳根发烫,“虽然有一半看不懂。“

李宛淳突然踮起脚,飞快地亲了一下他的脸颊:“奖励好学生。“

谢锦泉的公寓离大学不远,是典型的德国老式建筑,木质楼梯踩上去会发出轻微的吱呀声。李宛淳每周有三晚来这里,带着她的笔记本电脑和一叠论文。

“克劳斯教授今天夸你了。“某个深夜,李宛淳从论文堆里抬头,揉了揉发红的眼睛,“说你的执法案例比教科书还生动。“

谢锦泉放下德语课本——他正在学习基础会话,书页上满是荧光笔标记。“那些化工厂老板可不觉得生动。“他走到李宛淳身后,轻轻按摩她的肩膀,“你该休息了。“

李宛淳靠在他身上,闭上眼睛:“再给我讲讲长江口那次采样?“

这是他们之间的新习惯——谢锦泉讲述执法中的见闻,李宛淳则分析其中的科学原理。有时讲着讲着,李宛淳就会突然跳起来修改论文中的某个参数;有时谢锦泉则会皱眉指出某个理论在现实中行不通的地方。

周六下午,李宛淳带谢锦泉去汉堡港。五月的阳光洒在集装箱和起重机上,空气中混合着海水、机油和远处咖啡摊的香气。

“看那边。“李宛淳指向一艘正在卸货的巨轮,“从中国来的,上面可能有我们的采样设备。“

谢锦泉眯起眼睛:“甲板上那些白色集装箱?“

“嗯,自动采样器,每四小时收集一次空气和水样。“李宛淳兴奋地解释,“我的博士课题需要跨洋微塑料迁移数据。“

他们沿着码头漫步,李宛淳不断指出各种与环境监测相关的设施,语速快得像在讲课。谢锦泉大部分时间只是点头,偶尔问一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走到一个僻静处时,他突然拉住李宛淳的手。

“怎么了?“李宛淳转头,发现谢锦泉表情严肃。

“那个仓库,“谢锦泉压低声音,“看到那辆卡车了吗?“

李宛淳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一辆没有任何标识的白色卡车正缓缓驶入一个废弃仓库。两个穿工作服的男人警惕地环顾四周后才关上仓库大门。

“可能是走私?“李宛淳猜测。

谢锦泉摇头:“走私不会选这么显眼的地方。看地面——“他指向仓库门口的水洼,“有彩虹色反光,很可能是油类物质。“

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调整焦距拍了几张照片。“我们得通知当地环保部门。“

“等等,“李宛淳按住他的手,“在德国,私人调查可能违法。我们应该先收集更多证据。“

谢锦泉犹豫了——在国内,他会毫不犹豫地展开调查。但在这里,他连语言都不太通。

“相信我,“李宛淳捏了捏他的手指,“我知道怎么处理。我们先记录位置和时间。“

回程的地铁上,谢锦泉一直沉默。李宛淳靠在他肩上:“在想什么?“

“我在想...如果是在国内,现在应该已经联系执法队了。“谢锦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