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坐稳江山?
金榜提出的问题,让所有帝王都屏息凝神。
这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教科书般的帝王权术教学!
【大明时空。】
朱元璋设身处地一想,眼神变得狠厉。
“咱要是刘恒,就带兵入京,将那帮骄兵悍将,杀个干干净净,以绝后患!”
【大秦时空。】
嬴政却摇头:“愚蠢。根基未稳,贸然动武,只会自取灭亡。”
“当以安抚为主,徐徐图之。”
金榜画面,给出了答案。
刘恒入京,没有带一兵一卒。
他先是派人打探虚实,而后亲自入宫,一步步试探,最终在陈平、周勃等人的拥立下,顺利登基,是为汉文帝。
整个过程,如履薄冰,却又滴水不漏。
而在这背后,窦漪房的身影,若隐若现。
是她,在刘恒犹豫之时,坚定其信心。
是她,在刘恒入京之后,于后宫安抚人心,联络薄氏,为其巩固后方。
一个主外,一个安内,配合得天衣无缝。
画面飞速流转。
汉文帝刘恒与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整个大汉王朝,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金榜之上,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
官仓之内,粟米堆积如山,因为多年未动,许多都已经腐烂。
国库之中,串钱的绳子,因为铜钱太多太重,纷纷断裂。
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
史称——.文景之治!.
天道金榜,给出了四个大字作为评价。
.【无为而治】.
这四个字,让朱元璋如遭雷击。
“无为而治?什么都不干,就能让国家如此富强?”
他无法理解!
他朱元璋,每日批阅奏折到深夜,事必躬亲,严刑峻法,才勉强维持住大明的运转。
这汉文帝,什么都不干,国家反而比他的大明富庶百倍?
这怎么可能!
一种名为“嫉妒”的情绪,在他心中疯狂滋生。
【大秦时空。】
嬴政也沉默。
他一生东征西讨,修长城,建驰道,统一文字度量衡,自认功盖三皇五帝。
可他治下的大秦,百姓疲敝,民怨沸腾。
而这汉文帝,仅仅是与民休息,就造就如此盛世?
他对自己所坚持的“法家”理念,第一次产生了一丝动摇。
【西汉时空。】
刘彻看到这一幕,脸上是无尽的骄傲。
这就是他刘家的江山!
这就是祖父与父亲,为他打下的,富庶到足以支撑他北击匈奴,开疆拓土的雄厚家底!
然而,就在他心潮澎湃之时。
金榜画面,再度一转。
画面中,晚年的窦漪房,双目失明。
她开始偏爱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甚至多次想让汉景帝将皇位传给弟弟。
此举,差点引发大汉的继承危机,朝野动荡。
画面再转,来到刘彻登基之初。
年轻的汉武帝,雄心勃勃,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准备大展拳脚。
而已经成为太皇太后的窦漪房,却极力反对。
她崇信黄老之学,对儒生极为厌恶,甚至将主张改革的儒臣赵绾、王臧下狱处死。
祖孙二人,在朝堂之上,针锋相对,关系降至冰点。
【西汉时空。】
刘彻看到这一幕,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这是他一生中最憋屈的一段时光。
空有满腔抱负,却被祖母压制得无法施展。
【大明时空。】
朱元璋见状,仿佛找到宣泄口,立刻大声道。
“咱就知道!妇人干政,偏爱幼子,终究会酿成大祸!”
“若非她瞎搅和,这大汉,说不定会更加强盛!”
他似乎忘了,正是窦漪房所信奉的“无为而治”,才奠定大汉强盛的根基。
金榜之上,最后的评价出现。
.【功:以柔克刚,辅佐两代帝王,奠文景之治,为大汉鼎盛之世,立下不世之功。】.
.【过:晚年偏爱幼子,干预朝政,险些动摇国本。】.
.【综合评定,位列第四十九。】.
评价结束。
万众期待的奖励环节,到来!
金榜光华,比之前更加璀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