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10章 儿走了,天佑我大明! (1/3)

将来观音婢问承乾可好,他怎么与观音婢说呀?

他还有什么脸面立于世间,也不知道将来史书上会如何写他。

唐太宗李世民逼死了他的儿子。

呜呜呜呜。

李世民哭的停不下来。

长孙皇后抽出一张帕子给李世民擦了擦了眼泪。

"二郎,你是如何想的?"

李世民看长孙皇后理他了,高兴不已。

他十分严肃的说。

"将来的皇位是承乾的,也只能是承乾的。"

他转向看向众大臣十分严肃。

众位大臣俯首称是。

……

秦皇汉武,宋宗明祖等其他皇帝向李世民发来贺电。

他们真的很想知道李世民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有没有被气晕?

毕竟这些弹幕什么的说的也太犀利了,让人看了就想死。

等要是发生在自己身上,都不敢想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唐太宗不愧是千古一帝,抗压能力也是杠杠的呀。

……

……

……

……

……

【历史上最稳太子爷朱标。】

【朱标生于1355年10月10日—1392年5月17日,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母亲是孝慈高皇后马秀英。】

【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

【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

【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都是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最高。】

【甚至,朱元璋与朱标是共用一套班底,也不存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

【然而这样一位百姓爱戴兄弟信服百官的理想型君主却英年早逝,可悲可叹。】

【朱标的表现都十分完美,不过可惜的是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朱标去陕西巡视回来后就生了病。】

【到了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标病死,谥“懿文太子”。】

【画面流转一个身影,跃然画面上。】

【"儿走了,天佑我大明。"】

[据说朱标要是想要皇位,朱元璋能直接给他呢?]

[朱元璋就是最大的太子党。]

[因为朱元璋是最大的太子党,所以他的大臣们也必须是太子党。]

[这就是共用一套班底的含金量吗?]

[要是有人告状,太子造反,朱元璋都不带信的。]

[毕竟未来大明都是他的,他有必要造反吗?]

[说朱标仁厚的,真是好笑。]

[洪武四大案,朱标办了仨,你还说他仁厚。]

[朱元璋:诛九族。

朱标:太残忍了,不如诛三族吧!

朱元璋:咱的标儿太仁慈了。]

[朱标就是有文化版的朱元璋。]

[当爹的都喜欢像自己的儿子。]

[朱元璋那么喜欢朱标,那不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嘛。]

[朱标要不然光凭仁厚,可压不住他的那些兄弟。]

[他的那些兄弟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这位太子哪哪都好,就是不会好好活着。]

[朱标是巡视完陕西后才病逝的。]

[真的吗?]

[好像是我记得哪块有记载来着。]

[……]

[……]

……

大明。

"咳咳。"

"咱的标儿才不会造反。"

朱元璋咳嗽两声,看向朱标。

朱标点头应是。

不过…

“陕西吗,标儿居然是巡视完陕西后才病逝的。”

“这样吧标儿,以后你绝对不能去陕西,身边随行的太医再加五个。”

看到朱标居然是因为去了陕西巡视后,才因病去世的,朱元璋当即便下令不许他再去陕西。

而朱标则是觉得朱元璋有点小题大作了。

"父皇,不去陕西就算了,可儿臣身边已经有五个太医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围着儿臣了。没必要再加五个了吧?"

"很有必要,这件事没得商量你必须得听咱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