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言留下的那个银色U盘,像潘多拉的魔盒,安静地躺在苏晚晴书桌的笔筒里好几天。期中考试的压力让她无暇他顾,直到最后一门考完,她才长长舒了口气,带着一种卸下重担的轻松感回到宿舍。
林薇薇不在。宿舍难得的安静。苏晚晴的目光落在笔筒里那个小小的银灰色U盘上,好奇心终于压倒了疲惫。
她将它插入自己那台老旧笔记本的USB接口。
没有预想中的病毒警告或者加密提示。U盘顺利读取,里面只有一个文件夹,名字极其直白:【参考资料】。
点开文件夹,里面是几个PDF文档和一个MP4视频文件。
文档名称:
《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审美体验建模——以黑格尔“理念感性显现”为例》
《艺术形式生成的算法逻辑初探》
《跨学科视角下的美学逻辑统一性分析》
苏晚晴:“……”这标题……硬核得让她头皮发麻。
她怀着敬畏的心情点开第一个PDF。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开篇就是一张清晰得令人发指的脑部功能区域活动图,旁边用简洁的文字标注着:“当个体感知‘优美’艺术形式时,前额叶皮层XX区域与边缘系统XX区域产生强耦合,对应黑格尔理论中‘理念’与‘感性’的初步连接……”
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将玄之又玄的美学理论,拆解成了可视化的神经信号通路和逻辑模型!苏晚晴看得眼睛发亮,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哲学还能这么学?!
她如饥似渴地往下看,文档后面甚至附上了几个简单的互动小程序模型,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模拟不同艺术形式(如对称性、色彩对比度、节奏复杂度)对大脑“审美愉悦度”的影响曲线!这简直是学习神器和论文外挂!
“太……太厉害了……”苏晚晴喃喃自语,对顾言(或者说【代码诗人】)的认知从“神秘大佬”直接升级为“学神降维打击”。
她意犹未尽地点开那个MP4视频。
画面亮起,没有声音。拍摄视角像是……无人机的航拍?
镜头从高空俯瞰,下方是S大校园。画面极其稳定清晰,色彩还原度极高。镜头缓缓移动,掠过波光粼粼的镜湖,掠过充满现代感的体育馆,最后,稳稳地聚焦在图书馆那古朴的穹顶之上。
夕阳的金辉洒在图书馆暗红色的砖墙上,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镜头开始下降,以一种优雅而稳定的姿态,环绕着图书馆飞行。透过高大的拱形窗户,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层层叠叠的书架和埋头苦读的学生剪影。光线在窗棂间跳跃,尘埃在光柱中飞舞,充满了静谧而厚重的知识力量感。
无人机的镜头仿佛拥有生命,它捕捉着图书馆在黄昏光影下的每一个动人细节:墙角顽强生长的青苔,窗台上停驻的麻雀,玻璃窗上倒映的流云……最终,镜头拉高,将整个沐浴在金色夕阳中的图书馆全景纳入画面,背景是渐渐染上瑰丽晚霞的天空。
视频定格在这一幕,结束。
没有旁白,没有配乐,只有无人机引擎轻微的嗡鸣声。但那种无声的、充满力量的美感,那种对知识殿堂的虔诚凝视,却比任何华丽的语言都更震撼人心!
苏晚晴怔怔地看着定格的画面,久久不能回神。这就是昨晚PK时,那座由代码构建的“星空图书馆”的现实原型?顾言……他是特意去拍了这个?还是他平时就用这种视角观察着世界?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一种被深深理解的触动,在她心底蔓延开来。他说的“建模练习”和“效果还行”,原来并非敷衍。他是真的,在用他独特的方式,理解和回应着她所处的这个世界。
晚上开播时,苏晚晴的心情格外不同。她脸上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明亮的笑意。
“家人们晚上好!考完试啦!感觉整个人都活过来了!”她的声音充满了活力,“今晚不讲课,纯聊天!顺便……给大家分享一点特别的东西。”
她卖了个关子,将摄像头对准了电脑屏幕,点开了顾言U盘里那个无人机航拍图书馆的视频(隐去了来源信息)。
当那夕阳下恢弘静谧的图书馆画面出现在直播间时,弹幕瞬间被【哇!】、【太美了!】、【这航拍绝了!】刷屏。
“这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苏晚晴的声音带着一种自豪和温柔,“每次走进去,都感觉像走进了一座知识的圣殿。压力大的时候,找个靠窗的位置,看看书,发发呆,看看窗外的阳光和树影,心就静下来了。”她分享着自己在图书馆的日常和感受,语气真诚而放松。
【呜呜呜晚晴说得太好了!】
【这视频拍得真有感觉!像电影!】
【求UP主!这拍摄技术太牛了!】
【晚晴今天心情好好啊!被图书馆治愈了?】
就在直播间气氛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