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四章 无声处的惊雷 (1/3)

楚山河的目光如同探照灯,牢牢锁在陆言身上。那深潭般的平静,那毫无波澜的回应,非但没有消解他的疑虑,反而像投入石子的水面,激起了更深的好奇与期待。

他需要一个答案,一个能穿透这平静表象的答案。

“陆言同志,”楚山河的声音在安静的阅览室里显得格外清晰,他刻意避开了“青衫客”这个充满猜测的笔名。

“刚才听李馆长介绍,你对古籍和地方文献工作非常熟悉。这份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定力,沉下心来与故纸堆打交道,在很多人看来,是很寂寞的吧?”

这看似随意的寒暄,实则带着试探的锋芒。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如何理解“寂寞”,又如何看待自己身处的位置。

旁边的周明远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似乎等着看陆言如何应对大人物的“垂询”。李为民则微微屏住了呼吸。

陆言的目光从楚山河脸上移开,缓缓扫过阅览室里高耸的书架,扫过那些在尘埃中沉默的厚重书脊。他的眼神里没有抱怨,也没有刻意的清高,只有一种近乎温润的平和。

“寂寞?”陆言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书页翻动时发出的微响,“楚主编,您觉得,这些书,是死的吗?”

他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桌面上那本摊开的《水经注校释》泛黄的书页,动作轻柔得像在触碰一件稀世珍宝。

“它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每一页纸,每一个墨点,都承载着某个时代某个人的心血、智慧、甚至是他生命中最激烈的情感。当我们翻开它,读懂它,那些沉寂的声音就会重新响起,那些消逝的温度就会重新被感知。”

他顿了顿,目光落回楚山河身上,平静而深邃。

“能与千百年来最杰出的灵魂对话,能触摸到人类思想长河中最璀璨的浪花,这不是寂寞,这是……最大的幸运和滋养。至于身处何地,”他嘴角似乎极轻微地向上弯了一下,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弧度。

“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从不取决于身在闹市还是幽谷。图书馆的角落,未必不能容纳星辰大海。”

楚山河的心猛地一震!如同被一道无形的闪电击中!那句“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从不取决于身在闹市还是幽谷”,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瞬间打开了他心中对那首《面朝大海》的所有疑惑!

是啊!那诗中辽阔温暖却又隐含巨大悲伤的意境,那穿透尘嚣直达灵魂的力量,不正源自一颗能容纳星辰大海的心吗?

这心,不在喧嚣的名利场,恰恰就在这被世人视为寂寞的故纸堆旁!

这年轻人对寂寞的解读,对书籍生命的理解,对思想价值的认知,其深度和格局,远超他的想象!

周明远脸上的笑意僵住了,眼底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错愕。

他本以为会听到些场面话或者谦卑之词,却没想到对方竟说出这样一番……近乎“狂妄”却又带着奇异力量的话语!

容纳星辰大海?一个图书管理员?荒谬!

李为民则暗暗松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小陆啊小陆,你果然……

“说得好!”楚山河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他向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盯着陆言。

“思想的深度和广度……陆言同志,你的见解,让我深受启发!这让我想起最近网络上流传很广的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楚山河不再迂回,单刀直入。

“这首诗所展现出的那种纯粹的力量、深邃的孤独感以及对尘世温暖的复杂期许,与你刚才所言的‘容纳星辰大海’的心境,颇有相通之处。不知……你对这首诗,有何看法?”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周明远屏住了呼吸,李为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古籍阅览室里仅有的几位读者也似乎感受到了某种无形的压力,停下了翻书的动作,偷偷望过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陆言身上。

陆言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依旧是那副沉静如水的样子。只是微微垂下眼帘,仿佛在认真思考,又仿佛只是在整理思绪。

几秒钟的沉默,在寂静的阅览室里被无限拉长。

终于,他抬起头,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楚主编,一首诗,如同一个生命。它的价值,不在于被赋予多少解读,被冠以何种名号。它只需要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待能读懂它心跳的人。”

他的目光扫过楚山河,也扫过旁边脸色变幻的周明远,“读懂的人,自然能感受到它灵魂的重量;读不懂的人,纵使喧嚣震天,也不过是拂过石像的风声。”

他没有承认自己是作者,也没有否认。但他的话语本身,就是对《面朝大海》最核心、最本质的注解——剥离一切外在的喧嚣与标签,回归诗本身纯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