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新学校之后,晚上多了晚自习,但是我们三年级的晚自习基本上没有老师来上课,班主任老师来教室看看住校生都在不在,如果没有缺人的话就会让我们自己在教室自习。基本上认真看书的同学我也没有看到几个,基本上都是两三个人坐在一起聊天。我记得很清楚的是,那时候我家的电视还没有能收到很多的频道,所以对于另一个同学说的动画片很是喜欢,玩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听他讲各个动画片的剧情,乐此不疲。
很多片段都已经忘记了,但是这些喜欢的事情一直都是留在记忆深处无法忘记的的点。没有人能完全忘记曾经刻骨民心的细节,哪怕它没有那么轰轰烈烈,至少在你的记忆中显得那么的重要。
上课的细节我忘得很干净,但是和同学相处我却记得很清楚,和一个高个子女生坐在最后一排的时候谈及各自的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我觉得还是很不一样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个子小小的我会被安排在最后一排,还挤得要死,简直就是像一块夹心饼一样。每天和垃圾桶为伴也是够酸爽的,最开心的就是和同学聊天,想到什么说什么,我记得我听到很多同学互相叫对方的外号之后,我好像是又发现了新大陆,咦,还能这样叫,可以,那我也给别人想点外号,我还喜欢编一些段子,哎呀,真的可惜原来我三年级就是段子手了,可惜啊,没有人发现我这匹脱口秀的千里马(请允许我吹一下)。
下课吃饭也是让我比较绝望的时候,那时候下课总爱拖堂,教室在楼下,又还要跑上很远的楼梯去食堂,腿短,又没有高年级的离食堂近,每次都要排很久,还要被五六年级的插队,真的过分,打完饭又只有腌菜,真是悲催,腌菜吃完之后的日子就去食堂的卖菜窗口打菜,但是很多时候都只能吃上一些残羹冷炙,我记得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我们最后实在是没有菜了,那个阿姨说那我就给你们炒点剁辣椒吧,我真的是终身难忘,那一小勺剁辣椒还花了我五毛钱,我真的觉得在那个年代那点点剁辣椒不值那么多钱,况且一个人就要五毛钱。
看看现在的孩子,上学有父母送,下课了父母去接,再想想我们同时期的我们,已经学着自己照顾自己了,没有人送,也没有人接,吃饭、喝水、睡觉,一切的生活起居都要像一个大人一样,生活并没有因为我们当时年龄小而格外温柔,他就像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看着你经历的一切。
新学校的课程丰富程度是我无法想象的,不仅有书法课还有很多兴趣活动课,我记得那时候很喜欢打羽毛球和篮球,但是我考虑到万一我参加了这两项兴趣课要买球类的话,那我肯定是没有钱买,所以我放弃了参加这些兴趣班,我在下午的兴趣课参加了不要器材的室内课程,一个是作文课,一个是奥数课,现在想想原来我数学不好从小学就定下来了,而语文好一点的原因就是觉得兴趣大一点。
其实作为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看着别人在操场上练习、玩耍我不是不心动,好几次我都想冲过去告诉老师我想参加他们的球类兴趣班,但是囊中羞涩的我并没有这么做,因为我真的穷,贫穷的家庭并不能给一个人带来多大的自信,加上家中的父母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没有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
我的父母就是觉得让我读书就够了,其他的一切兴趣爱好也好,特长也好通通不重要,没有什么比读书重要,去学校就只要好好读书就够了,其他的不要过多的去了解、去参与、去尝试,我想自己比较胆小的性格也就是从小被打压,被否定造成的,次数多了连信心都失去了很多。所以我觉得家庭的教育对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
书法课这门课程的开展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学期还没有过半,这门课程就不见了,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强的好奇心或者说求知欲,并没有一定要知道为什么取消书法课,只是知道我们又不用练字了,又少了很多的任务,但是失去的却是成长提升自己的机会。
三年级这一年我生了很多次的病,请假的次数加起来可能有一个多月,我落下了很多的课程,我并不是那种对学习很敏感的学生,我没办法过目不忘,我也没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就是按部就班的学习,才能保持在中上游这样。那一年的期末考试我没有能考好,一来我请了很多次病假,二来学校大了学生多了我不在是突出的那一个,我清晰地记得当时拿到成绩单我找了很久才找到我的名字第二十七名,为什么我记得那么清楚,因为我第一次在我的读书生涯里考了这么靠后的名次,当时班上是有五十多个人,父母并不满意我的成绩,其实我也不满意,出成绩的时候是比较冷的冬天了。
我们坐着车回家,那种三轮摩托车,当时风很冷,,妈妈一路上说觉得这个成绩不太好,但是看到我的分数也不是很低,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了,其实他们的要求一直是前几名,这个我一直都知道。那一年让我成绩能够不那么刺激他们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同一个房族的小叔结婚,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他们因为要去帮忙,也就没有顾得上对我的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