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四章 熄心 (1/2)

后来,从网上得知,程义博士毕业后,去了一个南方的城市,当了一个大学老师,找了一位高挑漂亮的妻子。戴琳则回到出生的这座城市,在一家央企稳定下来,经过这段有始无终的感情创伤后,戴琳变得有些沉默,白天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当她负责具体业务时,她总能想到很多有价值的创意,让客户满意;当她负责文案工作时,她总能策划出准确、条理、有深度、吸人眼球的作品,让领导刮目相看;当她负责预算工作时,她总能制定出科学、公平、有激励效应的优化预算分配方案,让一线生产人员感到信服。

但下班后内心的凄楚和落寞却难以排解。“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戴琳一人走在烟雨朦胧的繁华闹市中,到处灯光闪烁,人头攒动,人们步履匆匆,或是心怀焦急迈着回家的脚步,或是心有所向奔走在自己的梦想之途,外界越是急匆不绝,戴琳心中越是凭添几分落寞和惆怅,一种无法填补的郁郁之苦萦于心间。

回到家中,更是夜不成眠,忆起《一帘幽梦》的歌词:窗外更深露浓,今夜落花成冢,春来春去俱无踪,徒留一帘幽梦。男人解忧,唯有杜康;女人抒忿,唯有怨诗。

戴琳强迫自己开始写一些即不像日记又不像诗一样的东西来排解心中的苦楚,多是想到哪、写到哪,痛在哪,就写哪,因为她不想让自己变成一个“恋爱脑”,因失恋,让自己继续消沉下去,尽管重新走出来的过程也同样痛苦。

时光是一剂良药,总会让一些事情过去,戴琳在笔尖的陪伴下,工作的忙碌中,学会了和时间做朋友,一点一点拔出心中的情毒。

戴琳个头虽然不高,不算顶漂亮,但有一剪秋水般的眸子,摄人心魄,自带一番气质,且学历又高、又有才气,在小城市,才淑难求,很多同事都抢着给戴琳介绍对象。想到和程义不会再有什么奢望,戴琳也会去见一些新朋友,尽管见了很多,也不会在内心掀起一丝波澜,但走出这一步有必须的……。

后来在朋友引荐下,戴琳认识了在政府上班的甘家山。甘家山是戴琳见的第六个对象,比戴琳大9岁。初次见面,两人约在一家中式餐厅。家山中等个头,长相不算出众,但也算英俊,因为一双大眼睛把人们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忽略了其它四官的不足,甘家山出生农村,但人不黑,有着乡下人的朴实、坦诚,但不自觉的动比中,少了程义的儒雅和学识。戴琳看着眼前的男人,内心也无风雨也无波浪。

家山见到戴琳的那一眼,虽说不上心动,但举止的优雅和谈吐,常规应对的从容,还是给家山留下了不能草草走人的印象。隔天,家山又约了戴琳。

两人走在城市中心广场的运动跑道上,默默无语。

“你以前谈过男朋友么”甘家山先打破僵局。

“谈过……”戴琳不掩饰。

“那后来怎么分得呢?”

“他去读博了……”

“我以前也谈过一个……”

与甘家山聊天的过程中,戴琳了解到他也有自己的白月光,只是因为甘家山家是农村,家境不太好,在城里没有买上房,所以谈婚论嫁的时候,对方绝决地提出了分手。

“唉,现代人就是这么现实”戴琳颇同命相怜的感受,但她没有将自己的心痛说出口,只是无声啜饮捧在手中的奶茶,望着跑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目光看向的都是前方,过去的就过去了,何必给自己前行的路上填堵呢。

交往了一年后,家山提出了求婚,此时的甘家山已经37岁,戴琳也28岁,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双方见了父母,深秋戴琳跟随甘家山回了老家,准备完婚。

甘家山老家地处偏僻的农村,一座上个世纪80年代建的瓦房内贴满了80年代明星的老挂历,桌子摆的大头电视机用方巾仔细地盖着,院子摆放各式的农具。家山和戴琳的婚房安排在了东屋,装点得很简朴。房内正厅上面,挂满了五顔六色的拉花,房间靠窗处是一组老式沙发,虽然搭着喜方巾,但还是包不住陈旧的年代感,再往里边是前些年自家打造的木制双人床,上面铺满大红的床单和新被;正对门口的是一台老式的方桌,刚刚刷过新漆,一股浓浓的油漆味充斥其间,靠床的这一边是一个用过的写字台,台面上摆着娘家人送来的恭贺新人的成双成双的暖瓶、牙杯和红枣、栗子、花生、桂圆四色礼。除此之外,也就没什么了。

此时正是秋夏相间的时节,村里多数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但村里仍有年龄偏小些的毛头小子前来闹洞房。甘家一家人都很高兴,但戴琳却如小鸟惊魂。

晚些时候掌事的老叔把那群半大小子喊走,撤了酒席。院子顿时静了下来,甘家山回到房里,已是深夜,关上房门,拉上窗帘,看见戴琳紧张地坐在床边,双手拽着衣角,心中生起一股怜惜。

他走到戴琳身边,轻抚着她的喜服,“还好吧”,

“嗯,就是有点想家了”,戴琳抬起头来,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