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早已备好。
依旧是那些饱经风浪洗礼的浪蚀牡蛎壳,但内部的基质配方再次升级。
凌疏影采用了“分层营养基”的概念:
底层:增加了细沙的比例,确保良好的透水性和根系锚定。
中层:混合了更多种类的腐殖海泥,由海鹞从不同深度和区域的滩涂挖来,提供更全面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
上层:硅藻粉的比例显著提升,并均匀混合了研磨得极细的特定珊瑚粉末,富含钙、镁等常量元素,以及海鹞贡献的“秘方”:
微量但关键的深紫色微型贝类碎壳粉。
其中富含磷和某些稀有金属离子。
每一层之间,都用更坚韧的新鲜净藻膜仔细分隔,防止养分过快流失或混淆。
海鹞她按照凌疏影的指示,像布置精密陷阱一样,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基质一层层铺入牡蛎壳。
凌疏影则用鱼刺镊子,将七段藻段轻轻植入上层基质中,确保生长点朝上,并让切口部分与富含养分的基质充分接触。
每一个动作都轻柔得仿佛在对待初生的婴儿。
很快,七个新的培养皿准备完毕。
凌疏影仔细地为它们编号:
几份来自A-1母株的子体,分别命名为A-1-1, A-1-2, A-1-3;
A-2母株子体则是A-2-1, A-2-2, A-2-3, A-2-4。
凌疏影如同一个规划城市的工程师,根据每一株藻苗的年龄、大小和对光照水流的需求,重新规划了它们的布局。
母株和早期分株占据核心位置,新成员环绕其外。
海鹞化身搬运工和守卫,一丝不苟地执行着“凌技师”的指令,将每一个牡蛎壳精确地安置在指定的礁石凹陷处,确保它们稳固、水平。
当最后一株藻苗被安放妥当,两人退后几步。
眼前的景象,让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
十几个个牡蛎壳整齐排列,如同微缩的梯田。
清澈的海水在壳内轻轻荡漾。鲜嫩的翠绿是这片“梯田”的主色调。
母株舒展着健壮的叶片,像守护者;
早期分株已然亭亭玉立,生机盎然;
新植入的藻段虽然微小,但那一点嫩绿却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午后的阳光穿透海蚀洞入口的海水,被折射成晃动的光斑,温柔地洒落在这片小小的绿色阵列上。
每一片叶子都仿佛在光中呼吸,闪烁着生命的光泽。
水母内膜形成的防护罩像一层柔和的滤镜,让这片“翡翠森林”显得静谧而神圣。
细微的水流声和偶尔从洞顶滴落的水滴声,是这片生机盎然的秘境唯一的背景音。
“活了…真的都活了…”
海鹞看得有些痴了,喃喃自语。她粗糙的手指下意识地想去触碰那片诱人的绿色,又在半途生生停住,生怕自己的莽撞惊扰了这脆弱的奇迹。
几天前,这里还只有孤零零的两小点,现在却已是一片初具规模的绿洲。
这种亲眼见证生命在荒芜中蔓延开来的力量,远比猎杀一头海兽更让她心潮澎湃。
凌疏影静静地站在海鹞身边,目光深邃地扫过每一株藻苗。
指尖无意识地拂过一株新苗刚刚探出的娇嫩叶尖,感受那微弱却无比坚定的生命脉动。
青灵在她体内平稳而有力地运转着,庞大的数据流无声流淌,推演着这些藻苗未来的生长轨迹、可能的变异方向、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无数条充满可能性的未来分支在她意识中展开。
这感觉,比在青藻院那些设备精良却被条条框框束缚的实验室里,要炽热百倍,自由千倍。
这是属于她的领地,她的未来。
“这只是开始,海鹞。”
凌疏影的声音不高,却带沉甸甸的,她的目光越过眼前这片小小的“森林”,投向洞外那片波光粼粼、深不可测的广阔海洋,
“等它们再长大些,基因性状稳定下来,我们就能尝试移栽。浅海的礁盘,潮汐涨落的滩涂,甚至林间那些湿润荫蔽的土地……这座岛,这片海,都将成为它们的试验田。”
她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藻毯覆盖礁石、藻林摇曳浅海、藻田点缀林间的景象。
“我们要让这片绿色,覆盖这座岛。然后,蔓延出去。”
海鹞顺着凌疏影的目光看向洞外,阳光在海面上碎成无数跃动的金鳞。
她仿佛真的看到了未来——
那些神奇的“绿点点”像拥有生命的地毯,铺满了岛屿的岸边,在清澈的海水中随波起舞,甚至爬上了林间湿润的腐殖土,将荒岛变成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