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体里,蕴藏着一股令人恐惧的狠劲和不屈的意志。
而进球,就是他最锋利,也是最令人绝望的回应。
连续几场比赛,陈阳都以“超级替补”的身份,在球队最需要进球的关键时刻临危受命,并且屡屡上演头球绝杀或者扳平比分的好戏,为球队立下了汗马功劳。
海风队也凭借着他这“间歇性”但却异常高效的爆发,在艰难的保级道路上,抢到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的积分。
老穆勒教练坐在自己那间略显凌乱的办公室里,手中拿着几份厚厚的技术统计报告和几盘比赛的录像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灯光下,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表情显得有些凝重,但眼神中却闪烁着一丝兴奋和期待的光芒。
他仔细地翻阅着陈阳在最近几场比赛中的各项数据:上场时间、跑动距离、触球次数、射门次数、头球攻门次数、以及那令人瞠目结舌的进球效率。
他又将比赛录像带一遍又一遍地放进录像机里,反复观看陈阳替补登场后的每一个镜头,仔细分析他的跑位、抢点、起跳、以及每一次头球攻门的细节。
他发现,陈阳那个所谓的“第一次头球必进”的能力,虽然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甚至近乎玄学。
但是,从实际的比赛效果来看,它确实为球队提供了一种非常规的、但却异常可靠的得分保障。
无论对手的防守多么严密,无论场上的局势多么不利,只要陈阳能够获得一次有效的头球攻门机会,他似乎总能将球送进对方的网窝。
这种近乎“BUG”一般的得分能力,在海风队这样一支整体实力偏弱、进攻手段单一的球队中,其价值简直是无法估量的。
老穆勒教练的心中,开始升起一个大胆的念头。
如果,能够将陈阳这种独特的得分能力最大化,将他作为球队进攻端最核心、最致命的武器来使用;同时,在防守端,投入更多的兵力,稳固后防线,尽可能地减少失球。
那么,海风队即使整体实力不济,球员的个人能力也相对平庸,也完全有可能在联赛中,取得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好成绩,甚至不仅仅是满足于保级。
一个大胆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疯狂的战术构想,开始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他想到了意大利足球历史上那些以防守反击著称的经典战术,想到了那些依靠一两名超级射手解决战斗的球队。
他要为海风队,为陈阳,量身打造一套极致的、简单粗暴但却可能非常有效的防守反击体系。
这个战术体系的核心,就是——“901战术”!
顾名思义,“901战术”的精髓在于:
“9”——代表着九名球员,包括门将在内,在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防守之中。
他们要在本方半场,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用最顽强的意志和最严密的协防,来阻止对手的任何一次有威胁的进攻。
“0”——代表着中场球员几乎不参与任何复杂的进攻组织和创造性的传递。
他们不需要细腻的脚下技术,不需要华丽的盘带过人,甚至不需要太强的组织调度能力。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断下皮球后,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将球输送到前场,交给那个唯一的“1”。
“1”——这个“1”,指的自然就是陈阳!他是整个战术体系中,唯一的进攻核心,唯一的终结点。
球队所有的进攻资源,都将向他倾斜。
球队的目标,就是在九十分钟的比赛里,为他创造出哪怕仅仅是“1”次有效的头球攻门机会。
然后,依靠陈阳那神乎其技的“第一次头球必进”的能力,来解决战斗!
这个“901战术”,听起来简单粗暴,甚至有些不合常理。
它完全放弃了中场的控制,放弃了地面配合的流畅性,将所有的宝都押在了一个球员的一次头球攻门上。
这在现代足球越来越强调整体配合和中场控制的趋势下,无疑是一种非常另类,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复古的战术理念。
但老穆勒教练却认为,对于目前这支海风队来说,这或许是最务实,也是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战术。
因为,他们拥有陈阳,这个独一无二的“头球先生”。
他那近乎百分之百的“第一次头球”进球率,就是这个战术能够成立的最大底气和保障!
老穆勒教练的“901铁桶阵”构想,在经过几天的内部讨论和初步演练后,便开始在海风队接下来的联赛中,被大胆地付诸实践。
正如战术名称所昭示的那样,海风队在比赛中的表现,可以用“极致的防守”和“简单粗暴的进攻”来概括。
比赛一开始,海风队的九名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