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比赛进行到下半场,当球队久攻不下,或者比分落后,急需进球来挽回颓势的时候,场边的老穆勒教练,便会习惯性地将目光投向替补席上那个沉默的东方身影。
然后,他会大手一挥,用一种近乎仪式般的动作,将陈阳从替补席上替换上场。
而陈阳,也总能不负众望,像一个被精确设定的程序一样,完美地执行着属于他的“剧本”。
在他上场后的第一次有效的头球攻门中——请注意,是“有效”的头球攻门,这意味着他可能会先用几次不着边际的脚下射门,或者几次看似无害的头球摆渡来作为“铺垫”——他总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将皮球狠狠地送入对方的球网。
有时候,是打入扳平比分的一球,在球队最危急的时刻力挽狂澜。
有时候,是攻入锁定胜局的制胜球,在比赛的最后阶段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有时候,甚至是在球队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打入一粒挽回颜面的进球,为球队保留一丝尊严。
如此反复几次之后,一个有趣而又令人津津乐道的现象,开始在海风队的球迷群体中,以及联赛的其他对手球队之间,悄然流传开来。
人们将这种现象,戏称为——“陈阳定律”。
这个定律的内容非常简单:只要海风队的那个华裔替补前锋陈阳,在替补登场后,完成了他的第一次(有效的)头球攻门,那么,这个球就必然会进!百分之百,毫无悬念!
这个所谓的“陈阳定律”,起初只是在一些海风队的球迷论坛上小范围地流传,带着一丝调侃和戏谑的意味。
球迷们对于球队拥有这样一个总能在关键时刻带来惊喜的“福将”,感到非常兴奋和自豪。
他们会在比赛日,当陈阳替补登场时,在看台上高呼他的名字,期待着“陈阳定律”的再次上演。
而当陈阳真的用头球打入关键进球时,整个球场都会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仿佛在共同见证一个奇迹的诞生。
渐渐地,这个“陈阳定律”也不再仅仅是球迷之间的戏言。
一些体育媒体的记者,在报道海风队的比赛时,也开始注意到这个有趣的现象,并且在文章中或多或少地提及。
他们分析了陈阳替补登场后的所有进球数据,惊讶地发现,这个定律的准确率,竟然高得有些离谱!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陈阳拥有“头球必中”的超能力,他们只能将这种现象归结于陈阳在关键时刻超强的心理素质、出色的门前嗅觉、以及难以解释的“巨星运气”。
而对于海风队的那些联赛对手来说,“陈阳定律”的出现,则让他们感到头疼不已,甚至有些不寒而栗。
他们知道,一旦在比赛的最后阶段,看到海风队的那个瘦弱的东方小子从替补席上站起来,那就意味着,他们球队的球门,即将面临一次极度危险的考验。
他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阻止陈阳完成他的那“第一次”头球攻门。
因为一旦让他成功顶到球,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的。
“陈阳定律”,就像一个悬在所有海风队对手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们在比赛的最后时刻,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严防死守,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为了这个神奇定律的又一个背景板。
而陈阳,则在球迷的津津乐道和对手的严防死守之中,继续着他那“超级替补”和“关键先生”的传奇之路。
随着“陈阳定律”在联赛中越传越广,越传越神,海风队的那些联赛对手们,在面对这支保级球队时,对陈阳的防守策略,也变得越来越严密,越来越具有针对性,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以往,当陈阳替补登场时,对手的后卫们或许还只是将他视为一个普通的、需要稍加留意的替补前锋。
但现在,一旦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从替补席上站起来,走向场边,对方的教练席上立刻就会响起急促的呼喊声,场上的防守球员也会立刻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他们知道,“那个家伙”要上来了!那个拥有“第一次头球必进”魔咒的家伙要上来了!
通常情况下,一旦陈阳踏上球场,对方球队立刻会指派至少一名,甚至两名防守球员,对他进行形影不离的贴身盯防。
这些负责盯防陈阳的球员,往往是球队中身体最强壮、防空能力最出色的中后卫,或者是以凶悍著称的防守型后腰。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阻止陈阳接触到皮球,尤其是阻止他完成头球攻门。
他们会像影子一样紧紧地跟在陈阳的身后,干扰他的跑位,限制他的接球空间。
在陈阳试图起跳争顶头球时,他们会用尽各种合规的、甚至是不合规的手段,来进行干扰和破坏。
比如,用强壮的身体挤压陈阳,不让他轻松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