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发现有错误,请点击报错哦!

第七十九章:科技革新,引领潮流 (1/2)

夜色沉沉,议事厅的灯火早已熄灭,但书房内依旧烛火摇曳。慕容渊独坐案前,指尖轻轻敲击着桌上的木匣,那枚从战场废墟中捡回的令牌静静躺在其中。窗外传来更夫敲打梆子的声音,一声声仿佛催促着他做出某种决定。

诸葛策推门而入时,正看见他将木匣合上,动作干脆利落,像是要把某些纷扰一并封存。

“王爷在想什么?”谋士轻声问道,脚步稳健地走到书案旁。

“司马睿不会给我们太多喘息的机会。”慕容渊抬起头,目光如炬,“但我们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靠血战取胜。”

诸葛策微微一笑:“王爷是打算动手了?”

“是时候了。”慕容渊站起身,负手望向窗外,“这场仗让我们看清了许多事,也暴露了许多问题。若不及时变革,下一次面对的可能就不是前朝余孽,而是真正的敌人。”

诸葛策点头:“王爷说的是科技革新之事?”

“正是。”慕容渊转身坐下,取出一份密卷,“我已命人整理出一批民间能工巧匠和隐世学者的名单,他们或许能为国家带来新的希望。”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群臣齐聚。慕容渊端坐高位,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昨日之战虽胜,但代价沉重。今日召集诸位,是要开启一项全新的国策——科技革新。”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低语。有人面露疑惑,有人皱眉思索,更有几位老臣神色复杂,似有不满之意。

“王爷,”一位年迈的大臣站了出来,拱手道,“老臣斗胆请问,这所谓‘科技革新’,究竟是何物?若贸然推行,是否会影响朝廷既有秩序?”

慕容渊并未动怒,只是淡淡一笑:“科技,便是技艺与科学之总称。它可助农耕增产、军械精良、民生便利。如今我们连传递军情都尚且依赖快马传信,若有一日敌军突袭,岂非束手无策?”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秩序,我并非要推翻旧制,而是要在其基础上添砖加瓦。诸位可还记得前几日欧阳柔所用的千里传音筒?那便是民间工匠所制,虽尚未完善,却已初见成效。”

听闻此言,不少大臣低声议论起来。

这时,诸葛策适时开口:“老大人担忧之处,在下也曾思虑再三。但请容我说一句,当年铁器取代铜器之时,也有人反对;造纸术初现之际,亦被讥为奇技淫巧。可如今呢?这些‘奇技’早已成为不可或缺之物。”

他环视四周,语气诚恳:“我们并非要抛弃传统,而是要用新的方式让传统更加稳固。若能以科技提升军备、改善民生,岂非利国利民之举?”

几位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大臣闻言,神色稍缓。

“王爷英明。”另一位年轻官员站出来附和,“属下曾在边境见过一种水力磨坊,仅需一人便可完成三人之力,若能推广,必能大大提升粮食产量。”

慕容渊点头:“不错,这正是我想看到的局面。今日起,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收集、研究、推广各类技术成果。凡有贡献者,皆予嘉奖。”

他看向一名负责财政的大臣:“即日起削减宫廷奢靡开支,腾出部分银两用于支持科研人员。”

那名大臣面色微变,但仍拱手应道:“属下遵命。”

散朝后,慕容渊召来几名心腹重臣,其中包括负责财政、军工以及农业事务的官员。

“接下来你们的任务很明确。”他指着桌上的一份清单,“优先扶持三项:一是通信工具的研发,二是农业器械的改良,三是军事装备的技术升级。”

诸葛策在一旁补充道:“此外,还需建立一个信息库,专门记录各地工匠与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安排专人进行整理归类。”

“王爷,”一名官员迟疑道,“若真要大张旗鼓地推行此事,恐怕会引来不少人关注。尤其是司马睿那边……”

“我知道。”慕容渊神色冷静,“但这一步必须迈出。我们不能永远靠人力去拼刀剑,也不能指望每一次胜利都靠运气。”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熙熙攘攘的街道。

“我要的是一个真正强盛的国家,而不是靠着一场场战斗苟延残喘的王朝。”

数日后,一座临时设立的“工学馆”悄然挂牌成立。起初不过是一间简陋的院落,几张桌子、几盏油灯,但很快便吸引了许多来自民间的能人异士。他们中有精通机关之术的老匠人,也有擅长算术与天文的年轻人,还有曾游历四方、见识广博的游方道士。

慕容渊亲自前往巡视,看到那些专注投入研究的人们,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期待。

“王爷。”一名年轻的学者迎上前,手中拿着一张图纸,“这是我们根据古籍复原的一种风力驱动装置,或许可用于灌溉农田。”

慕容渊接过图纸仔细观看,眼中闪过一丝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取消第一章 奇葩的面试发布

0/500